2010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工作汇报
2009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省申报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简称黎锦技艺)获批列入联合国首次设立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锦技艺作为优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世界所公认,我们为之骄傲而欢欣,同时也为承担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瑰宝的艰巨任务而感到责任重大。一年来,在中央和全省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认真履行保护承诺,扎实有效开展工作,黎锦技艺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按照任务要求,制定规划明确任务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2010~2013年,政府和民间计划投资595万元以加强对该项目的保护。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建立技艺传承村,保护和培养该技艺的传承人;
建立该技艺所需原材料的生产基地,保护自然环境;
设立研究机构和展览场所,加强该技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制定和完善保护该技艺的法律法规;
全面整理该技艺的档案资料,建设专项数据库。
根据以上要求和我省实际,按照保护承诺的分年度目标和任务进度时间表,在多次召开相关领导和省内外专家进行会议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规划草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年度工作任务,即:筹建黎锦技艺传习馆,广泛开展传习活动;建立黎锦资料档案;积极组织举办或参加省内外各种相关赛事、展示和等相关活动;组织编写《中国黎锦技艺》(暂定名),完成编制提纲;筹建“中国黎锦博物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二、政府社会合力,扎实开展工作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办事机构
罗保铭省长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将黎锦技艺申报世遗和加强黎锦技艺保护与传承列入该年度主要工作任务之中,表明省政府对保护黎锦技艺的莫大支持和决心。为加强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更好地履行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谭力担任组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学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桂花担任顾问,由相关厅局和市县领导组成的“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领导小组”,以领导和协调全省的保护工作。经省编委批准,在省文体厅机关增挂了“非遗保护处”,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群众艺术馆)增设“非遗保护部”,使我省非遗保护事业纳入正规化并该项工作的事务管理得以加强。
(二)加大政府投入,彰显主导地位
2009年,中央下达给我省非遗保护经费555万元,其中直接用于黎锦技艺专项保护150万(五个市县各50万),2010年中央下达给我省非遗保护经费1119万,其中直接用于黎锦技艺专项保护500万元;2010年省级预算287万,其中直接用于黎锦技艺专项保护50万;分别拨予五指山、乐东、白沙、东方和保亭等五个市县和相关单位;具体项目为资料整理、数据库建设、传习所建设和传承人津贴等。
我们在申报世遗时承诺在2010至2013年之间,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595万元对该项目进行保护,但第一年,仅中央和省财政就注入近600万元万元,充分显示我国经济繁荣和雄厚实力以及党和政府对民族文化的保护的坚强决心和有效行动!
(三)注重基础建设,着力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传承发展。在申遗承诺书和发展规划中,2010年要在五指山、乐东、白沙、东方和保亭等五个市县开展建立黎锦技艺传习所,进行传习活动培养传承人,筹建原材料生产基地等工作。这些工作都在相关市县以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展开。
一是建设传习展示场馆,开辟原材料生产基地。五指山、保亭等地专设了黎锦技艺传习所开展常规传习活动和商品生产,在传习中生产,在生产中传习,即得到经济收入,又传承了黎锦技艺,为探索生产性保护积累经验起到积极作用,效果较好。除了锦绣织贝公司的展示馆外,保亭县槟榔谷也设了专馆展览和专人演示,这些精彩展示给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以深刻印象,也使黎锦技艺魅力得以广泛弘扬。在天然原材料随着生态环境变化日渐稀少的情况下,五指山、保亭等市县已开辟了规模不等的原材料种植基地,并准备不断扩大其面积和种植品种,以保证黎锦技艺保持“天然材料、手工制作”的本真性全面传承。
二是广泛开展传习培训,扩大传承人队伍。黎锦技艺传习活动在我省少数民族市县开展较好,除了乡村民间自发组织的日常传习生产活动外,相关市县积极组织专题培训班,通过代表性传承人传授技艺和交流,在技术层次和文化内涵上得到较高的提升。省民族研究所9月举办了海南省黎族织锦技艺培训班,来自全省9个少数民族市县的50名织锦艺人参加了培训。五指山市保护中心还专为黎锦技艺中的纺、染技术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全市七个乡镇的60多名织锦能手参加培训。去年年底,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在省民族研究所举办了黎族双面绣技艺培训班,33名城乡妇女参加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使双面绣技艺濒危状况得以改善。今年6月,我省又确定了10位织锦能手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扩展了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增强了传授技艺力量。除中央每年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人均8000元的津贴外,今年省财政也为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了津贴,分别为国家级2000元和省级7000元;五指山市等市县也为其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了一定数量的津贴,以保证其传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积极宣传展示,弘扬遗产魅力
广泛进行宣传展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就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一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机构积极组织举办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展览、演示、赛事或通过现代媒体和传播渠道制作和展示黎锦及黎锦技艺。
2010年6月的“文化馆遗产日”由省文体厅、省民宗委主办的海南省第二届黎族织锦大赛在省博物馆隆重举行。此次大赛全面展现了我省黎锦技艺的整体水平,其选拔和赛事过程体现了我省黎锦传承人队伍的不断扩大和传承事业的渐好趋向。各市县也在本年度举办了各种展示和赛事,如保亭县举办了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黎族织锦苗族染绣作品展示暨技艺比赛,琼中县在“三月三”为期4天的群众文化活动,其中还举行了千人黎锦苗绣大赛等。
8月7日至12日,在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期间,《黎锦技艺》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主打项目参加展示,有5位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
8月14日晚8时,《黎风古韵锦绣海南》大型黎族服饰文化秀在海口人大会堂举行8月22~26日赴青海省西宁市参加了第三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从8月底开展的为期一个月的“中国织锦艺术珍藏品展”,由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海南省文体厅、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主办,
10月7日参加了海口会展中心举办海南省首届工艺美术作品(精品)展。
10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我省在特展区重点宣传黎锦技艺,并展出实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同志等中央领导莅临参观。
此外,除了我省各大媒体常规宣传外,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省外媒体来我省拍摄制作并播发专题电视片《黎之锦》、《海南黎族织锦技艺》,我们均派出专家专程陪同。
(五)研究和交流工作取得了成果。我们积极利用省内外展览展示机会于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也纷纷前来考察,黎锦技艺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与日本、英国等也建立了联系,目前正在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开展的,由欧盟资助的我国海南、英国、圭亚那、乌拉圭等四国非遗保护合作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我已派员两度赴英并在不久前考察了圭亚那。《中国黎锦全书》(暂定名)编撰纲目已经专家数次讨论修改,不日内还将继续组织专家深入讨论。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市县及基层领导重视不够、投入缺位、措施不力。进入保护名录后没有积极按照承诺逐个认真落实,不能真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些地方至今还没有建立传习所,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工作开展不畅;相比中央和省财政的大力投入,有些市县专项配套和投入过于低微。
2.保护工作发展不平衡,与项目的国际地位相比低水平运行。作为保护单位的五个相关市县,有着相同保护任务,但由于重视和努力程度不同,各地发展进度不平衡。如传承人保护、传习活动及宣传展示的开展的规模不大,传习所也较简陋,管理和运行整体呈低水平。
3.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强,缺乏专设机构、人员编制和相关设施设备,影响保护工作的常态发展,致使发展滞后。非遗保护工作任务繁重,具体落实目前多由人少事杂的文化馆系统兼办,往往疲于应付,不能扎实工作。
4.生产性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黎锦技艺中的紡染织绣四大部分是紧密相连的,严格说,综合运用该技艺生产的织品才能成为世遗所认定的“黎锦”,反之则不为“黎锦”。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是坚持天然材料、手工制作为前提,对黎锦技艺中的的本真性进行整体保护,还是对采用一些工业化产品替代原材料甚至改良设备和工艺过程来生产带有某些黎锦特征的产品也视为是合理利用,对黎锦技艺和黎锦本身的保护是严峻挑战,也是方向性问题。
5.其他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国务院已原则通过,并上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现正在进一步审核中。拟待此案出台,即按程序提交已在草拟中的我省配套法规提案。“中国黎锦博物馆”已报文化部,待后者规划后再行筹划。
(二)下一步工作
严格履约,兑现承诺是黎锦技艺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各责任单位认真对照申报书的承诺,逐项检查任务落实情况,在年底前应完成以下任务:
1.五指山、乐东、白沙、东方和保亭等五个市县成立黎锦技艺保护领导小组。
2.资助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3.严格按规定落实各级专项经费。
4.加紧整理档案资料、收集实物和数字化前期准备工作。
5.跟踪国家相关法律立法进程,做好我省相关配套准备。
过去的一年来,尽管遇到种种困难,但通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在黎锦技艺保护上仍做了很多成绩。“黎锦技艺五年规划”一旦通过,我们将按其严格实施,以尽早使黎锦技艺这一优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濒危状况,并得以广泛传承和弘扬光大。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