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语与古越语在语法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特点,如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的结构方式。东汉袁康《越绝书》载:“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朱余”是由两个名词结合而成的合成词,后者修饰前者,这正是黎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清代道光《琼州府志·舆地志》说:黎语“虚上而实下,如鸡肉曰肉鸡,县前曰前县。”
黎语在系属上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中的黎语支,与同一语族的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等有较密切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在语音方面,声母比较简单,韵母比较复杂,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辅音起头的声母,没有真正元音起头的音节;现在壮侗语族分四个调类,八个声调,并与声母的关系比较密切。在语法方面,语序基本与汉语相同,但定语一般位于中心词之后,如“白马”说成“马白”,“桃树”说成“树桃”等。在壮傣、侗水、黎3个语支的基本词汇中有不少是同源词,如水、火、子女、鸡、臂、来、狗、猪等,都是同源词,其声母、元音、韵尾都对应,调类除个别例外基本相同。不过黎语从“原始壮侗语”分出来要早些。共同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黎语既然与壮侗语族的各民族语言的关系如此密切,从此方面可以推定黎族与壮、布依、傣、侗、水等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而目前学术界绝大多数都认为这些民族起源于古代的越族,那么黎族源于古越族的一支也是顺理成章的。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