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非遗馆 > 非遗传承 > 传承技艺

传承技艺

手工编织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14 11:22:00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美孚方言黎族地区有丰富的藤竹资源和其他可供编织的原材料,如竹、藤、麻、草、椰子叶、露蔸叶等。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虽然他们也从事一些编织生产,但与其他手工业制作一样,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是利用农闲时节或日常劳作的间歇进行。


美孚方言黎族居住的茅草泥巴墙“船形屋”,大量用来当屋顶的茅草夹,是他们生活中最大量、最频繁的编织活动,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草编织品,既充分体现了黎族人民高超的草编技艺,又把黎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战天斗地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

竹编主要是竹篾的编织。竹篾的粗细要根据要编造的器物的大小而定。竹篾编织物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竹筐、竹箩、竹筛、竹篓、簸箕、腰篓、斗笠、竹扇、鱼篓等。这些编织物都是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是与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因此,虽然在外人看来显得比较粗糙,但也不乏美观、结实和耐用。


过去,美孚方言黎族群众只用露蔸叶和蒲草编织席子。露蔸叶割回来,削去菱边的刺,晒干后将一张张长叶子撕成0.5-1厘米宽的干叶带子,用叶带子编织席子、火扇、各种针线篮子。农闲时,姑娘们结伴到河边的石缝间割蒲草。这种水草秆圆,每秆如筷子般大小,丛生,一丛约有几十秆,秆周光滑无枝叉,顶芯条形叶子叉开,高约1米左右。美孚方言黎族称之为“铥”。把席草对半破开,有些较粗的草秆可以破开成四瓣并晒干。织席机是由两根埋在地里、顶上有叉、高约2米并稍微向前弯的木柱子,一根约长1.6米的横木搁在木上,一人把织把抬高,小木棍拉出,把织把往下微砸席草。反复一上一下、一推一拉的动作,草席就这样编织成了。姑娘们爱美,为了织出有花纹的草席,她们事先把部分的干草秆浸在黑泥中泡几天,待草秆泡成黑色或蓝色后,拿出来晒干,编织席子时有意识地间隔编织,织出来的席子便有了黑白相间的美丽花纹。


藤是一种不蛀虫而且耐磨耐用的藤蔓植物,是黎族编织民间工艺品最好的原材料。农闲时,他们结伴上山割藤,在山上把藤条破开,将藤芯部分去除,把较粗的藤篾背回来,在阴凉潮湿的村边小沟里趁湿刮成标准的编织用藤篾,然后才能进行精致的编织。藤编织器以东方市江边出产的“革到”(藤箩)、“革篼”(衣箩)、“革到费”(小米箩)最为著名,尤其以江边乡俄查村、国界村出产的藤编织器最为闻名,其用料上乘,工艺精湛、美观大方、结实耐用,远销其他市县。有的还通过小商贩远销到大陆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