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人民由于聚居或杂居的地域不同、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的差异,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歌曲调。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音乐色彩,歌者可以根据演唱的内容、场合、形式、对象、情绪、目的而灵活选用。在五大方言中,据不完全统计,歌谣的基本曲调就有上百种。曲调的命名,一般以唱腔、内容、地名、方言、曲调长度操作。
以唱腔命名
“以唱腔命名”,顾名思义,就是民歌中唱出来的曲调。黎族民歌中的唱腔很多,这里仅选部分为例。
斗牛调
黎族高腔山歌曲调之一。因全曲是用衬音反映出来的,故又有《斗牛歌》之称。流行于海南省中南部黎族地区。“斗牛”是黎族的一种风俗,一般在每年夏历的三月或冬割之后进行。届时,在野外放牛的牧童们,为了使公牛斗角,便唱起《斗牛调》来。由于地区的不同,曲调也略有不同。流行于东方和昌江两个黎族自治县的《斗牛调》,是一种高亢、嘹亮、激昂、奔放的曲调,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以衬音“呼噜,嘞嘞呵嘞呵”为歌首,很有乡土气息。流行于乐东黎族自治县《斗牛调》,除了具有以上特色外,曲调的跳跃性更大,节奏更富于变化,拖腔更长,衬音使用得更多,自由延长音使用得更为频繁。流行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斗牛调》是一种重锤式的曲调。所唱出的每个词,语调很重,就像铁锤砸物般“当、当”作响。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