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非遗馆 > 非遗传承 > 传承技艺

传承技艺

炊具餐具饮具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17 11:12:00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与美孚方言黎族的社会发展、经济基础相适应,其传统的炊具、餐具、饮具都显得比较简陋和单一。炊具主要使用陶锅,陶锅有大、中、小之分;饮具和餐具仍然保留一些利用自然物稍为加工制成,如挑水用的木水桶、木头削成的锅铲、木板嵌套成的锅盖和竹蔑编织成的锅盖、椰子壳刨光制成的椰壳勺子、椰子壳碗、葫芦瓜壳水瓢、动物骨头铲、竹模子,也有雕刻有几何形图案的骨筷子,还有在保平、大田、东河地区普遍用的陶瓷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美孚方言黎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美孚方言黎族的炊具、餐具、饮具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并逐渐丰富起来。


三石灶,美孚方言黎语称为“庆勺”。“庆勺”设置在房子内居室靠西檐墙,在地板上挖3个洞,2个靠近檐墙根,在其对角处再立一块,三块石头变成了三石灶。这个“庆勺”是固定、不可移动的。因此,在灶旁边通常要放置两块破锅陶片备用。若用小锅煮菜,在后两个灶石上各垫一块破锅陶片,便缩小了锅架的空间,小锅就可以稳稳搁上。这两块破锅陶片还有一个用途,即当灶里烧满草木灰时,用它把草木灰往灶后面拨,拨到一定的量后,又用它把草木灰盛出屋外。住屋外面、野外等处临时安放的三石灶,可以随意移动,煮大锅或煮小锅,仅移动石头即可。有时在野外,也有用挂钩挂锅的,底下烧火也可煮东西。大田、东河地区受汉族的影响,在屋子的外厅左角落还那幢一个马蹄形灶,有重大祭祀仪式或过节煮粽子时,煮大锅时用之。


制陶工艺是黎族的重要文化特征,可是美孚方言黎族妇女却都不懂得制陶。他们所使用的陶器都是向哈、杞方言黎族购买或物物交换来的。交换时一般以陶器的容积来论价,比如说以谷子换陶锅,把谷子倒满大陶锅就换一个大陶锅,把谷子倒满小陶锅就换一个小陶锅。煮菜、煮饭都使用陶锅。在保平、峨沟地区,在与汉族交往较多的大田、东河地区,除了陶锅、陶罐、陶甄外,从汉族地区买来的大铁锅、小铁锅、菜刀、瓷碗,盛菜的大瓦碗、碟子、盘子等,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相当普遍地被采用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现在他们日常用的炊具、餐具、饮具已具有现代的水平,现代社会上流行的炊具、餐具、饮具,他们早已应有尽有,与汉族地区用的炊具、餐具、饮具已没有什么两样,有的农民家庭也用上了电饭锅、煤气炉等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