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顾根据水资源分布及其利用情况,把海南田分为三等,“有沿山而更得泉水,曰泉源田;有靠江两以竹桶装成天车,不用人力,日夜车水灌田者,曰近江田,此二等为上,栽稻二熟:又一等不得泉不靠江,旱涝随时,曰远江田,止种一熟,为下等”。在这里,有收无收,收多收少全在于水,山区地下水出露,河谷盆地多靠河水,其时,有“黎村米谷”外运,主要是靠泉源田生产的;美孚方言黎族的东河、重合等地区就属于这种情况。美孚方言黎族地区有“哒告”(早造)、“哒苞”(晚造)两造。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没有水利设施,望天田占主导地位,“哒告”不多其时,美孚方言黎族地区的稻作,面积最大的是一年一熟的“哒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大力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哒告”和“哒苞”逐渐居于同等的地位。绝大部分地区一年都耕作“哒告”“哒苞”两造。“哒告”一般十一月犁田、晒田,十二月育秧、耙田,十二月底至次年—月插秧,四五月割稻子,这一造避开了台风季节,因此,收成很好且十分稳定;“哒苞”一般六月开始犁田,七月育秧、耕田,七月底八月插秧,十月收割稻子,这一造稻子从头到尾都处在雨季,海南岛台风多,往往会遭受到台风的袭击,尤其是在水稻打苞时遭到台风袭击,会酿成重大灾害。
水田普遍采用牛拉犁耕,一般都是二梨二耙,头遍犁田称“赖我盎哒”把全部的水田头遍犁完后,开始进行头遍耙田, 称为“鳖推我”,接着第二犁称“最哒”,最后再耙一次便可以插秧了。由于人口增加和土地的大规模开发,荒山荒坡得到充分的利用,牧牛草地消失,加上农业机械的普及,在一些地方耕牛、铁犁正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用农用小型拖拉机来犁田耙地。
水田都采用育秧、插秧的方法来耕种。先清水浸泡水稻种子一天,然后拿出来堆在屋子外厅催芽(有的堆在谷场的仓库前廊),天气寒冷的季节有时要视情况煮温水浇灌以保证有足够 的温度来催芽。种子发芽后才拿到秧田里育秧。秧田一般选择在灌概用水很充足、排涝条件较好的田里。二犁二耙后,再犁出间隔约1.4米的条条沟来,用“桐”①把沟两旁的泥巴往两边拨高,形成一洼洼约宽1.2米、高出沟里水面的秧洼,用“桐”把洼拨平,把已催芽的种子均匀撒在秧洼上培育。20天后(天气冷时要慢一些)拔秧插到田里。过去种田很粗放,插秧后除了灌水或排水外,—般很少做田间管理,遇到有严重的病虫害时,只能请“革魃赛”来到田边做“者抠”(一种祭祀形式),乞求鬼神庇护,恩赐丰收。现在插秧后的水田,还要除两次草,追两次肥料,有病虫害时还要打农药除虫,有的年份田里螃蟹很多时它会剪吃秧苗,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蟹害,才能最会获得好收成。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