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真真切切的海南黎族生活!

来源:文化海南 发布日期:2016-04-11 17:35:51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海南岛黎族原始村寨)


(身着传统服装的黎族妇女在淘米。)


  黎族是中国岭南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人口为124万。


  黎族在海南岛上居住的历史已有3000年以上,我们至今仍能在少数黎族老年妇女身上见到一种极为罕见的古老文化遗存——文身。她们的脸、胸、手和腿上还保留着较完整的图案纹样,这些文身被称作是“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


  按照黎族的传统习俗,文身是黎族妇女结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必需完成的一个程序。黎族女性一般在十几岁就择吉日文身, 通常是请有经验的老年妇女来主持。现场除了受刺者的母亲外,还要邀请一二名中年妇女来协助。刺纹的工具很简单,一根红藤针(刺)、一根拍打棒、一小碗墨汁或青色染料即可。


黎族文身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同支系有不同的纹样。


(现在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保留着文身。)


  对于黎族文身的起因,民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文身是祖先传下的规矩,如果妇女在世时不文身,死后祖先不认她,就会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


  由于地区和氏族不同,黎族妇女文身的纹样、部位也不同。有的刺纹部位遍及脸、颈、上身、手臂和腰有的标志。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黎族妇女文身的古老习俗逐渐消失,而现存的文身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除去文身外,黎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有他们的舞蹈。黎族人在结婚、盖新房、欢庆佳节或农闲娱乐时,都要成群结队地跳起民间舞,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招福舞。招福舞亦称“招魂舞”,流行于海南省通什市和毛阳地区。每年农历的三月、七月和十月属牛日跳。据说黎族先人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吉凶之分。牛日是吉日,三月跳招福舞,能招来养牛的“福气”,使牛群不断繁殖;七月跳招福舞,能招来“稻魂”,使禾苗茁壮成长、五谷丰登;十月跳招福舞,能招来众人 “福气”,使大小成员平安。跳竹竿也是黎族人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舞蹈,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跳竹竿,往往通宵达旦。敲竹竿的人蹲在地上手拿竹竿敲打出变化的节奏,跳舞的人在交错的竹竿上面随节奏进退跳跃,场面激烈有趣,现在已经成为海南岛最富特色的舞蹈表演,吸引着外地游人们参加。


(黎族青年跳起欢快的竹竿舞。)


(古老的黎族织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