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三亚荔枝沟溶洞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26 09:46:32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三亚市东北约10公里的荔枝沟镇内有座石灰岩孤峰,方圆3华里,峰呈方柱形。山上白石叠架,树木茂密,朵朵白云缭绕峰顶,景色雄伟壮观。山中又有许多溶洞,尤以落笔洞、仙姑洞房、仙女洞著名。

      落笔洞相传为古代僧人的坐禅之处。该洞口高12米,宽8米多,洞内石灰岩石壁上刻有7字“落笔洞洞洞笔落”。溶洞内有许多小洞,阳光从中透进来,形成一道道光柱,光柱投在零星的石乳上,像一支支精装的蜡烛,发出神奇的光芒。在洞顶极高处有一根根钟乳石垂下,如同一枝枝倒悬的笔,落笔洞因此而得名。相传,此笔乃仙人写字时力竭脱手落笔而成,笔尖不时有仙水滴下,它能点悟人的智慧。石笔周围的洞壁和洞府遍布嶙峋怪石,个个形态异样,一眼望去,像是许多学子席地而坐;洞内不时有滴水坠落,在寂静中激发出丝丝响声,如同学子们窃窃私语。游人到此处游览,大多有一种灵魂被净化的快感,心头充溢着奥秘被自己发现了的幸福与欣慰。

      事实也是如此,1992—1993年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馆、三亚市博物馆三方考古学者组成考古挖掘队,对落笔洞进行为期3周的考擦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骸和石器、骨器数十件,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和采集了人类牙齿数枚,经碳14测定,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学者们称其为一万年前“三亚人”遗齿。落笔洞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端的一处遗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仙姑洞房也称仙郎洞。该溶洞外窄内宽,洞深11米,洞底与洞顶平坦如板。洞内有一悬石,远远望去,形似仙女头像,“仙姑洞房”由此而得名。相传,有一仙女因羡慕人间多彩生活,遂从天庭降落此地,与一黎族青年结为夫妻。两人以洞为家,男耕女织,日子过得恩恩爱爱幸福美满,附近的黎族人民也常来为夫妻祝贺。后来,每逢大年初一至初三日,黎族人民身着盛装,男女老幼聚集于此,赛歌、跳舞、摔跤,庆贺一番。姑娘和小伙子还以此为良机,择偶谈情,缔结百年之好。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游洞节”,世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仙女洞也是一溶洞,其景色可以与云南省著名的路南石林相媲美。洞中奇石千姿百态,奇妙异常。洞顶钟乳石条纹很多,流光溢彩。洞底有石桌,形如芭蕉树。洞深处又有许多洞穴,洞连洞,洞套洞,洞中又有暗流,据说能通大海,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