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通灵通性的交流——黎家与动物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27 09:54:00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行走在山间小道,有时你会感到非常寂寞和孤独,想吆喝几声,山林里的沉寂更是让不自在。这时,突然从密林的深处传来“拓落拓落”的声音,并伴有穿枝踏叶的声音,向你传来,你会吓一跳。但是,就在你的心都快悬到嗓子眼时,你会发现,挤出密林的,是一头又一头善良的牛,对你来说,它们毫无攻击的意思。再近些,你会发现,那种“拓落拓落”之声来自它们脖子上的木玲。这就是黎族地区很有一点儿名气的被野牧的牛群。

      牛是黎族五大财富(牛、田、铜锣、粉枪、谷仓)之一。也是黎族内部大宗交易中作为交换的媒介。从牛的多寡,可以衡量一户或一村的经济实力。在黎族地区,拥有牛越多的人,他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可见,憨厚老实的牛,在黎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了。

      黎族人民养牛是很有一种任其自由发展的天性的。他们养牛以野牧为主,在牛角或牛耳上刻个记号,把牛驱赶上山就不再看管了,只是定期派人上山去查看一下,置放盐巴便行了。到耕作时节,便把牛赶回来,一旦役使完后,便又放牛归山。当然,由于牛群长期野牧,自生自繁,有时要把牛找回来,就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行。有时还得带上干粮,在山里悠转几天,才能把牛赶回来。

      由于牛只在黎族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希望自己的牛群壮健,繁殖迅速。人们还专门定了个牛节(七月或十月间的牛日),还相信有一种“牛魂石”,能使牛群兴旺,给牛主带来福气。每到牛节,他们便在亩头家敲锣打鼓,为牛招魂。亩头夫妇用“牛魂石”浸酒,称为牛魂的“福酒”,品尝后给牛灌饮。而亩众们跳起“总兵舞”,预兆牛群发展迅速。在每次收获后,还要专门为牛备“牛酒谷”,酿米酒喂牛以滋养牛体。

      黎族人民视牛为吉祥的象征。出征时的牛角号、猎手用来挂装有火药的牛角袋;姑娘们头上的牛骨头钗、头簪,都有其使用价值和保平安的意思。

      黎族家家户户都养狗,而且把养狗看得比养猪还重要。一般得人家都养两三只狗,多养的人家简直就是狗成群的了。对于狗,他们从来不吝惜粮食,每天早晚都要给狗吃好饭食。也可见黎族人对狗的感情了。狗与黎族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历来是护林守家的好“卫士”,陌生人进村,最早通知主人的就是它们;盗贼进黎村行窃,最担心的不是人,而是随时都可能围上来的一大群狗。黎族人守护庄稼时,狗是最好的帮手,它们不仅可以轰赶侵害庄稼的野兽,保护庄稼,而且在主人发生意外时,可以跑回家报信。农闲时,带够进山狩猎其实就是一种再有趣不过的享受了。一进到山里,狗群便狂吠着在山林里窜,把野兽赶得筋疲力尽,等猎人追赶上来时,猎物已无逃生的能力了。所以,猎归分肉时,狗也会被当做功臣,获得一份。

      黎族人把狗看得极重,认为狗魂可以驱鬼神。他们杀狗祭鬼神后,取下狗的牙齿,用红藤片串起来,挂在胸前做护身符。在“和亩”制地区,禁忌在屋里煮狗肉,亩头和主妇是不能吃够肉的。而且他们也禁忌在狗日建房立柱和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