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2016年,海南省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重要“点”打造,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着重开发旅游乡村旅游新产品,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的思路抓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一季度,全省接待乡村游客24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进行强有力的主导和统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支持。在这方面,海南省坚持政府主导和统筹发展,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是将乡村旅游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主导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和制定扶持政策,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事项。在省政府主导和推动下,各市县政府也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许多市县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和进行组织动员,整合全县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省、市(县)、政府主导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格局。
二是确定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经过深入调研,2013年省政府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确定了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在全省创建3—5个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50个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发展100个A级乡村旅游点,争取实现全省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015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30亿元,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超过8万人,间接就业人数40万人。同时,省政府还确定了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具体任务,即积极开发“农业观光类”、“文化体验类”、“民俗农庄类”、“科普教育类”、“乡村度假类”、“休闲运动类”、“特色餐饮类”等12类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在渔业、林业等特色资源条件突出的区域,开发建设“渔家乐和休闲渔业”、“森林农家和农庄”等多种特色乡村旅游。支持和鼓励乡村旅游经营者、农民、渔民和林区职工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
三是制定和实施有力的扶持政策。为了有力推动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省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乡村旅游的政策。如在资金扶持方面,要求省和市县政府每年从省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乡村旅游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交通专项资金等,在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前提下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等要向乡村旅游发展倾斜。同时,在用地和金融支持方面,省政府也出台了具体措施。
四是统筹各部门资源支持乡村旅游。省政府在正式印发的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中,规定并要求省发改、旅游、农业、交通、国土、建设、文化、环保、林业、水务、电力、广电、通讯等20余个部门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部门发展规划、资金安排计划和年度建设项目等,并对各部门的支持情况进行督察和考核,形成了统筹各部门资源、系统推进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
五是统筹乡村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我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时,采取了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方式: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注意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总体规划和旅游、文化、交通、农业、林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在开发建设中,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旅游小镇、千个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林业、渔业及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整体布局。在这方面,我省琼海市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琼海坚持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为原则,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推动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提出推进全域5A景区建设,坚持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领域互动,以5A景区理念规划整个琼海,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加强五大系统基础设施和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市域大景区。规划建设的龙寿洋、博鳌/潭门滨海、万泉河流域等国家农业公园的核心区域近15万亩,涉及农村人口10余万人,建成文明生态村、美丽村庄、和谐社区近1800个。
二、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建设乡村旅游精品
科学规划和高起点建设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坚持了规划先行原则,高标准制定规划,高起点开发建设: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约束。2013年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海南省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4—2020)》,提出海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和目标、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功能分区和市场营销计划,超前提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以及乡村旅游管理与社区参与规划等内容。省政府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时,特别强调做好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与其他产业规划之间的衔接,提高规划的引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强调对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结合旅游转型升级推进精品建设。近年来,我省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在乡村建设精品民宿、乡村特色度假酒店、精品特色村寨、精品乡村旅游景区,以及集乡村度假、生态养生、温泉理疗、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区,使乡村旅游的品质有了较大提升,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脱贫致富。比如我省保亭县三道镇,近年来推进建设了两个五A级景区,成为精品景区最集中的地区。同时,该镇采取“大区小镇”模式推动110平方公里、49个传统农业村的旅游综合改造,建设集度假酒店、体育休闲、旅游小镇、主题景区于一体的复合型社区,打造生态农村、旅游农业、文化农民,实现景区田园化,农村产业化。仅该镇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投资1.2亿元建成的特色民居(村民安置区)、布隆赛酒店、布隆赛老爸茶、布隆赛芳香文化中心等旅游项目,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00万,营业收入1亿元,实现利润4000万元,带动全村黎族村民48户203人就业,带动周边农村1500人从事旅游业,人均收入24000元。
三、坚持标准化和特色化发展乡村旅游
标准化和特色化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增强旅游魅力的重要抓手。我省始终坚持以标准和规范指导乡村旅游发展,以特色体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一是出台乡村旅游标准。2013年我省制定并公布了《海南省乡村旅游点(区)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对乡村游憩、餐饮、住宿、交通、公用设施、管理、培训、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划分了五个层次的等级评定标准,以此指导全省乡村旅游向标准化发展。同时,我省还选择了一批开发条件好的地区,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鼓励乡村旅游景区(点)创建国家A级景区,对全省乡村旅游建设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是突出海南特色。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海岛,拥有中国最美丽的海水、沙滩、热带雨林和最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大量富有海岛特色、海南本土文化特色、南洋文化特色的城镇和村落。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中,我省坚持了特色化的原则,注意突出海南本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维护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和本土文化的原生态性、多样性,防止破坏资源、环境和当地文化风貌。比如我省琼中县,将位于高山地区的黎族和苗族村--什寒村列为第一个“奔格内”(源于黎语,是“来这里”的意思)乡村旅游示范点,结合该村的山区、民族和生态特点,因地制宜,整体规划,整村推进,成功将什寒村从一个极度贫困的山村打造成为一个原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村、产业融合示范村、基层党建模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点。自2013年8月以来,什寒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从2012年的2720元增长到2015年的8500元,三年时间收入翻了近三倍。2013年,什寒村被中外旅游文化协会等评为最美中国乡村。2014年,什寒村又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被中外旅游文化协会等评为最美中国乡愁旅游村寨。又比如,我省琼海市的北仍村在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原则指引下,最大限度地保持该村的自然、生态、建筑和人文风貌,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如环村绿道、生活通道、骑行健身和休闲观光路等,建起了北仍客厅、北仍书屋、庭院时光、草寮咖啡屋等休闲娱乐设施,成为自然优美、生态良好、文化浓郁的特色精品旅游村,在今年亚洲博鳌论坛期间接待了5位国家元首夫人,开创了我国利用乡村旅游点安排国事活动的先例。
(审核:汤雅飞 编辑: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