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如何处理村民“快致富”冲动与守法守规划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如何用青山绿水带来“金山银山”?如何在发展过程中维护好村民自身利益?这些都是农村发展往往需要面对的困惑。
在三亚市中廖村,我们看到了合理处理上述问题的生动实践。面对短期利益诱惑,它甘守寂寞地选择了“慢发展”;但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后,“慢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不让违建有容身之地
走进由8个自然村组成、3800多人口的中廖村,人们发出的第一感叹是它的美丽。入眼是满满的绿,果垂过人肩,鸡鸭悠然自怡,屋前有塘,塘前有花,花海远处,是一脉一脉的青山。在热闹的三亚,这仿佛是世外桃源。
可以说这是中廖村的自然禀赋,但它能保存至今,并非自然而然。在三亚近郊,许多农村非法建起的房子密密麻麻,不少高有数层,用于出租或经营,毁坏了村容村貌。但在中廖,房屋和自然风貌各得其所。
在去年三亚大规模整治违法建筑行动中,人们赫然发现,中廖是三亚吉阳区唯一没有违建的村庄。这就是“秘密”所在。
这个位于两条国道交界处,具有通往海棠湾、呀诺达、槟榔谷等交通便利的村庄不是没人“盯上”。面对诱惑,也并非没人动过心。
两年前,一个外地人找到中廖村前任村支书高文才,要租他家的宅基地,不但给钱,还免费给他盖新房子。面对送到嘴的“肥肉”,他心动了,去找村支书林泽良“说说”。
“你是老领导,你一搞,群众接着搞,村庄以后不成样子。”林泽良把他的请求顶了回去。最终,高文才拒绝了100万元的诱惑。
“从2009年开始,就有企业老板找上门来谈合作,其实基本都是要搞违建。”林泽良说,对违建说“不”,一方面是干部带头示范,一方面是引导村民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在中廖,即便符合条件,干部们也没人加盖房子。每次开村民会议,干部们都要讲述违建的危害,拧紧思想“阀门”。
“违建会破坏绿色生态,破坏我们的美丽家园。”林泽良说,经过教育,村民接受了这一观念,只要村里一户村民不同意盖违建,违建就无法入驻。
先立规矩后发展
守住了违建底线,接下来的发展是不是“可以快点”?
进入中廖村不远,就是50岁的李进海的家。他的房子面积大,有不少空房。最近,中廖村不少村民都发展起了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他也想做民宿。本来,他的房子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但此时他却“按兵不动”。
“搞民宿,政府是有规划的,建筑风格、规模要符合要求。规划很快就下来,不急。”老李说。
发展也要讲规矩,这就是中廖村进一步规划的思路。去年,中廖村凭借良好的生态跻身三亚美丽乡村示范点行列,打造旅游产业。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多次前往中廖村调研指出,美丽乡村要避免一味追求速度的现象,要先立规矩后发展,制定建设规范,按规划扎实推进。
“不砍树,不拆房,不占地,不填塘”,“不贪大,不求洋”——这就是中廖发展的“规矩”。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政府对制定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进行了充分论证和系统分析,根据村庄资源优势、民俗特色、本土文化来发展,获得村民认同。
记者采访发现,中廖村风貌保存完好,村民在这一基础上稍动心思,便成了旅游景观。例如,房屋经过立面改造,一度消逝的黎家风格就回来了。水塘边铺了栈道建了亭台,由朴素变得美丽。农田种上格桑花,使中廖也有了花海。这些,都吸引游客过来。
中廖村有了“致富经”。瓜果采摘、赏花拍照都有了收入。一位村民开的咖啡馆,春节半个月收入就超过他在外打工半年。每逢重大节日,来中廖的游客达到上千人。
让村民当主人翁
守住规矩,能不能“再快点”?
林泽良透露,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有开发商提出要给中廖村上亿元的资金,同时还会给村民们盖高层住宅楼,让大家集中居住,还可以在开发商建的产业里谋份工作。这听起来很不错,但村民们却另有想法。
林泽良说,这样一来村民收入增长当然快些,但以后的发展就“不好控制”。“企业隔三差五来找我们,要地建项目搞开发,我们打工获分红,我们也不干。”林泽良说,村民们对于旅游开发,最终还是想靠自己的劳动致富,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村民们计划成立自己的公司,合力主导旅游产业开发。
吸收新知识,引用管理人才,成了中廖最紧迫的事。在这方面,村干部找到了本村大学生村官黎慧爽,由其搭建微信群,发“英雄帖”,吸引更多在外大学生回来。
中廖村的发展思路得到张琦肯定,他表示,三亚的乡村游要让农民自己当老板,从根本上保护好农民利益。
据了解,中廖村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已经进入二期,主要是做好产业发展上的安排。如今,民宿、黎族文化产品等新项目,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咖啡馆、童趣园正在这个村庄出现,中廖村呈现出蓬勃的内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