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活动 > 文化资讯

文化资讯

季承诉北京大学原物返还纠纷案于本月31日开庭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6-05-31 16:50:13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2013年3月,季羡林之子季承(左二)在媒体通气会上。浦峰 摄 图片来源:新京报


30日,季承(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之子)在北京接受采访,标的为1亿、诉讼费高达54万余元的季承诉北京大学原物返还纠纷案于本月31日开庭。


季承说,打官司实属无奈的选择,“要回这649件文物,我是希望以此为基础筹措资金。现在我仍不拒绝与北大和解,并且希望联合北大成立季羡林基金会,设立‘季羡林奖’,完成父亲的心愿”。


本次开庭的季承诉北大原物返还纠纷案还要追溯到数年前。2001年7月6日,季羡林与北京大学签订捐赠协议,约定将14类藏书、手稿、古今字画等珍贵文物分批捐赠。但季承说,这份捐赠协议中所涉及的文物都是父亲婚后收藏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父亲即便要捐赠也需要先析产,再捐出属于父亲自己个人那一部分。

“根据2009年1月13日清点的结果,北大所保管季羡林文物、字画共577件,其中207幅是古字画。后来,又清点出38类72件文物,所以,我要求归还的文物就变成了649件。”季承称。

从父亲季羡林2009年7月去世后,季承一直与北大协商返还这些文物、字画。据《济南时报》报道,在协商近三年未果的情况下,季承于2012年6月14日通过邮寄方式向法院寄送了起诉书。2012年8月3日,此案正式立案。在经历了近4年的时间后,本案最终开庭。

其实,季承并不愿意与北大打官司,而是希望能够共同成立一个类似于诺贝尔奖的“季羡林奖”。季承说,他曾在父亲季羡林生前与其商议过这些字画的归属,季羡林对于成立 “季羡林奖”的设想是同意的,“我想要回这些字画,也不是换钱后私吞,而是希望以此为基础筹措资金,把这个奖或者说基金会成立起来,完成父亲的心愿”。

(海南文化网整理发布: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