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智库 > 名家

名家

师从古法 追求古意——海南文化网专访莫清鼎记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9-06-03 09:32:00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海南文化网6月7日讯,莫清鼎学书二十余载,愈发觉书法艺术之高深,每日临池不缀,欲罢不能,却也只是窥探书法艺术冰山之一角。借《海周刊》约稿之际,作一梳理。与同道共勉。师从古法 追求古意——书法家莫清鼎习书廿余载之感悟


莫清鼎,1978年生,毕业于湖南大学,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海南万泉河书画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全国公安边防文联会员,全国公安边防文联海南分会书画协会理事。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首先从唐颜、柳楷书入手,又习魏晋二王,师法宋元苏轼、赵孟頫,清代王铎、八大山人、于右任以及近代余任天等名家,所书之作隽秀富有灵气,行云流水,法度谨严,意趣盎然。


作品曾多次参展公安系统书画展。2015年,在意大利首届中国书画节,药师山第二届书画展中展出。此外,作品被海南省图书馆收藏,入编《当代楹联家大观》等。


余从右军之《乐毅论》入手,进而唐楷柳公权之《金刚经》以及颜真卿的《多宝塔》,并在二十余载中坚持不断,并临学《兰亭序》《圣教序》,《寒食帖》《书谱》等名帖。归纳起来,我认为书法临池创作中,必须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是字型。首先要选好适合自己秉性的好帖,在临习中通过反复读帖,掌握其基本的字型,这是实现型似的关键性的一步,不可偷懒,更不可妄想有捷径,唯一可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读帖、临帖。
二是笔法。书法艺术最讲究的就是用笔。元代赵子昂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是指在用笔的法则上千古不易,是对笔法重要性的高度强调。没有笔法,就无从谈字法、章法、墨法。所以,在临池创作中,尤其要注重对古帖中前人的笔法,比如“万毫齐力”“力透纸背”“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等,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指南。
三是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通过定主、宾之序,或藏或露,或即或离;或掌均变之衡,先须求变,而后求均;或通过运用浓、淡、枯、润、焦等五色,演绎出书写节奏等等。

四是韵味。韵味是书家修养的体现,是内涵之美,是建立在力量美与字形美之上的更高层次上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文学的附庸。书法的风格要依照书写内容来确定。因此,在学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提高鉴赏水平。












(海南文化网整理发布小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