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此次台风为何“雷声大雨点小”?气象专家分析认为——
三大特殊性致“妮妲”表现温和
台风“妮妲”正面袭击珠三角,不过,其在8月2日3时35分以强台风级别在深圳市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此次广东省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台风应急响应,广州史上首次采取最大规模的预警措施。但在台风登陆后,并未出现之前预告和想象中的灾情。
对此,广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林良勋和广东天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建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强台风登陆后的温和表现,是因为很多的特殊原因。
“妮妲”台风眼 是一般台风的三倍
“一个非常特殊的台风,在一个特殊的地点登陆,最后沿着一条特殊的线路离开。”广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林良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一般台风的眼区为30公里左右,“妮妲”的台风眼区直径达100公里,是正常台风的三倍多。这一方面使得台风眼经过的区域比一般台风大,另一方面导致从开始接触台风眼到台风眼离开的时间也比一般的时间要长。据介绍,一般的台风眼离开一个地方需要1小时左右,而“妮妲”的台风眼则需要3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台风眼经过时会让人感觉好像没有风雨威胁,这也是台风登陆深圳前后,很多市民反映没有感觉到风雨的原因。
登陆地点 减弱了台风影响
林良勋表示,“妮妲”的登陆点非常特殊。“妮妲”最终在深圳东边的大鹏半岛登陆,登陆地避开了深圳西边的经济和人口核心区,使得登陆时对当地的影响减弱。而深圳经过多年的建设,城市管理能力比较强,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到位,灾后恢复能力也比较强。具体到这一次“妮妲”的防御,各级气象部门做到了预报早、防御及时、针对性强,也减轻了强台风登陆带来的影响。
同时,“妮妲”登陆后呈现“风力快速减弱但降雨并未减弱”特点。由于珠三角腹地高楼林立、建筑物密集,这使得台风行走所经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台风的风力。登陆后,“妮妲”又在广州南边擦过,强度开始减弱,没有到达广州的人口核心区。
提前登陆 避开了潮汐高峰
在广东天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建基看来,此次台风登陆后并未出现之前预报中的严重情形,跟台风的登陆时间有关。
李建基介绍,今年8月3日4时45分,太阳、月亮和地球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朔),引潮力最大。“妮妲”出现在朔的前夕,极有可能出现天文大潮与台风暴潮两碰头的不利局面。但在台风登陆前夕,台风稍稍改变了方向,并加快了速度,比预期提前了几个小时,错开了潮汐高峰的时间,从而最高潮位比预期的偏低,受灾程度较小。“如果台风推迟几个小时登陆,在上午或中午登陆,与天文大潮和全天最高水位的时间重合,那么,风暴潮的灾难就会殃及更多的地区和人员。”
台风温柔绕开,真因广州是“风水宝地”?
专家:与广州地形地势有关
“广州,福地!”当“妮妲”到了广州门口又温柔地往西拐弯时,不少广州市民大赞广州是“风水宝地”。网上立刻开始流传广州几千年均无正面台风冲击的历史,其原因是“广州的龙脉”上充满负极氧离子,与台风电离子产生排斥反应。
对于这种说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学家尚晓东教授认为,其作用力应该没那么大,在他看来,广州几乎没有台风直接穿过,主要与广州的地形地势有关。
“我们知道当台风在海上形成以后,由于地转的作用北半球台风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且向西北方向移动,当台风风圈遇到陆地时,风场与陆地地形作用形成摩擦力,由于广州地区地势比较平坦,周边地区多山脉,风场与粗糙山脉地形作用的摩擦力大于平坦地形,在大的摩擦力作用下,台风就会向东或西偏转。”尚晓东说,这就像水平运动的两个车轮,如果一个车轮刹车(增加摩擦力),另一个车轮就会绕着刹车的这个车轮偏转,或者就像水平运动的一个滑板,如果在一边增加摩擦力,滑板就会向另一边偏转。
(海南文化网整理发布小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