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海南岛的民族组成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15 15:56:46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原住居民,也是海南岛上独有的民族和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约124万。公元9世纪末,在汉文书籍中出现了关于海南黎族的记载。黎是他们对“山岭”的发音转化。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山区的黎族苗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万宁、屯昌、琼海、澄迈、橹县、定安等县与汉族杂居。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在秦汉以前,古百越中的“骆越”一支就从大陆渡海到海南岛,这时海南黎族的发端。隋代称海南岛居民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为黎族的专用名称约在宋代以后,一般认为“黎”为“俚”的转化。黎族以土著海南岛自居。他们在海南岛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黎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上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居住在保亭、乐东、白沙三县交界五指山腹地的一万多黎族还保留着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的“合亩制”。黎族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传统,特别是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与汉、苗族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黎族聚居的五指山区是海南岛的主要革命根据地。

  黎族人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由于长期与汉族接触,不少黎族兼通汉语。使用汉文,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从此黎族有了自己独立的文字。

  黎族奉行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对“万物有灵”的迷信很重。*近汉族的地区受道教影响,部分地区还曾传入基督教。在乐东番阳地区,村内有基督教堂。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口头文学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众多,民间乐器有口弓(口弦)、鼻萧、“拜”(排萧)等。

  黎族多同姓聚居,过去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黎族妇女穿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有的地方穿套头式上衣,束发脑后,扣以骨管,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锡。妇女有纹身传统习俗,一般纹面部、手背及脚裸。四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女子已经不纹身了。男子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襟。

  黎族人死后,鸣枪报丧,用独木棺葬于本村公共墓地。

  黎族平常忌讳别人当面提及自己先辈的名字,部分地区禁杀猫忌食。

  五指山中心地区的黎族旧时住传统的船形屋,山区黎族的住房,从侧面看呈金字形,以茅草作顶、竹子作房架,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篱笆上面再糊泥作墙。这种房子的房檐很矮,离地面仅一米。

  黎族主要从事农业,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黎族居住地方,处于亚热带,水稻可一年三熟,也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由于四面环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适于发展水产业和林业。历史上纺织业比较发达,所织“黎锦”驰名中原。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与苗族联合建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海南苗族

  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还有认为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作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

  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后裔发展而成。目前海南岛上的苗族人口约七万人。生活在海南中部山区和黎族居住地的周边。

  苗族和黎族一样,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农历三月三同样也是苗族同胞的节日,这一天青年男女吹芦笙、唱山歌、跳芦笙舞、谈情说爱。

  “五色饭”是苗族最有特色的民族饮食。它是一种用植物液汁为天然色素搅拌于米中蒸成的米饭,色香味俱佳。苗族酿酒的历史悠久,拥有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技术。苗族日常饮料为油茶和酸汤。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制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为酸坛。

  海南苗族

  地区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

  苗族的刺绣、织锦、蜡染等制作工艺精美,服饰多达130多种,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媲美。

  回族与汉族

  海南岛上的回族大多数居住在三亚的羊栏镇,人口一万左右。海南回族中有波斯人、阿拉伯人,多数是越南人。羊栏回族人的语言与越南语及马来西亚语非常接近。羊栏回族人多数经商。海南岛回族居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当时沿“海上丝路”乘船来华贸易的波斯(今伊朗)、大食国(今阿拉伯)穆斯林在海南休整、补给物品和淡水,或遇台风避难滞留,或遭海盗掠劫上岸,形成海南的回族雏形。除海南外,现居广东、福建、江苏等沿海城市的回族很多都是当时由“海上丝路”通商口岸登岸定居的穆斯林后裔。宋末元初,忽必烈元军南征越南中部古国占城(“海上丝路”另一个中转站),占城大批回族被迫移居海南岛。后来还有一小部分回族由中国大陆迁居而来。

  海南岛的汉族人口最多,约有651万人,占海南全省人口的83%。海南汉族是从汉朝起逐步迁移而来。主要由闽人、潮州人、客家人组成。汉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海南岛沿海岸周围的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