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中医:中华传统文化的“明珠”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6-10-21 10:46:03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采取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物理治疗手段上主要分砭、灸、针、推拿四法——

  砭

  砭曾经是针灸的前身,如今主要指刮痧,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适应症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

  灸

  灸有两个特点:一是发热,二是穴位,是中华民族早期使用的一种治病方法,具有安全、方便、无副作用的特点。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针

  针曾经是砭术之一,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单成一支。针刺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针刺手法和针刺疗法两方面。所谓针刺手法是指在针刺过程中,进针后至出针前对针具和所刺腧穴施行的操作方法。主要由医生两手操作,故称手法。针刺手法可促使针感的获得,并维持和加强针感,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等作用。针刺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三类。所谓针刺疗法是指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并施以针刺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或病变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手段,包括古代就有的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火针、挑刺、芒针,现代发展起来的耳针、头针、腕踝针、鼻针、足针、面针以及使用现代针灸器械的电针、水针、穴位埋线、激光针等。适应症

  针法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对腰椎间盘突出和面瘫中风等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推拿

  中医推拿,又称“按摩”“按跷”等,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推拿疗法的理论依据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的。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们在人体内彼此紧密相连,纵横交错,内通五脏六腑、外络肢体皮毛,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起着兴气血、通阴阳、养脏腑、利关节的作用。如果气血循经顺利运行。那么人自然身体健康,如果气血运行受阻,人就产生疾病。推拿疗法就是能够使经络畅通阴阳平衡,从而使人保持一个健康状态。适应症

  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