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昼夜温差大 养生要“避寒”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6-11-02 14:59:05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未来几天早晚温差大,很多人容易感冒生病。医生提醒,此时养生关键在于一个“避”字。

  深秋气温变化大,老年人和小孩对气温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凉感冒。没有及时增加衣物,不重视保暖防冻,就容易导致生病或旧病复发。不过也要避免衣物过多,出汗后受凉也是感冒的一大原因。头、肚脐、脚要严加保护,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除了注意保暖,勤健体也是“避寒”的方法之一。

  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所以足部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睡前泡脚有利于增强抵抗力。

  新闻链接

  老人秋季正确泡脚保健助眠

  入秋后,很多老年人晚上都喜欢烧上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电视,一两个小时后待浑身热起来再入睡。然而,泡脚也是有讲究的。

  医生表示,一年四季泡脚都有其各自的好处,特别是老年人应多泡脚。人体的核心温度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白天的温度将会高于晚上的温度。老年人随着年纪不断增大,晚上的核心温度也会不断地增加,这就导致原本的规律被打破,不仅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容易导致出现其他的疾病。老年人若坚持泡脚,秋天能滋润肠道,起到健胃消食的功效;冬天不仅能够温暖身体,还具有温养五脏六腑的作用。从中医而言,老年人晚上用热水泡脚,不仅改善睡眠,还能加快血液循环,放松身心,缓解头痛、养肝补肾等。

  医生强调,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老年人秋季泡脚最好在晚间9:00—10:00,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最佳。体弱及年老者泡脚时间应短些,微微出汗为度。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泡脚最佳水温在40至50摄氏度,随时添加热水,要求热而不烫。

  泡脚也讲究辨证,可根据自身情况,加用辛温散寒、活血化瘀、清热燥湿解毒等中药物以增强效果。中药泡脚只能起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要把它当作治病的方法。

  此外,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不要用铜盆等金属盆。老人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要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特别提醒

  谨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天气变冷,人的血管收缩,血黏度增加,冠脉血管阻力增加,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恶化的机率。现在已是深秋,昼夜温差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进入高发季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做好四个方面的防范措施:

  避免寒冷刺激:温差过大,衣服增减不及时,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高血压的发生。

  避免劳累过度:劳累过度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的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使正常人及心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改善,对防治心血管病起有益作用。但有研究证明:过度活动可能对心血管病不利。

  避免饱餐暴饮:尤其是餐后立即从事劳动或快步行走更易引发心绞痛。注意饮食不过饱,饭后适当休息。

  避免情绪恶化:临床上许多心血管病患者,由于情绪激动,发怒使心绞痛发作、血压升高,甚至发生心肌梗塞而死亡。应做到乐观对待疾病,保持情绪稳定。

  延伸阅读

  多吃这些豆增强免疫力

  秋季天气昼夜变化比较大,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免疫力不足,导致感冒等疾病上身。专家指出,秋季不妨多吃这几种豆,有助提高免疫力。

  红豆

  红豆富含B族维生素,可以改善皮肤粗糙、口舌生疮现象,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常吃红豆还可以辅助降血糖、清热、利尿和祛湿。

  薏米红豆粥是一种不错的吃法,薏米可以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加上红豆熬成粥,有消肿排毒的功效。

  大豆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可以补充人体蛋白质提高抵抗力,卵磷脂可以维护心血管健康,而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豆浆容易吸收,人体对其中的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等吸收利用率更高。从中医角度来看,豆浆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适合秋季食用。

  豌豆

  豌豆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在秋季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维生素A原,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促进皮肤的润滑和弹性,改善秋季皮肤粗糙和干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