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十年三阶段,琼中“三月三”盛况年年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19 09:07:57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4月9日,又到“三月三”。2016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活动于4月9日至11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举行,省内多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庆“三月三”。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公园广场内,民间趣味体育比赛热火朝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三月三”文化旅游节黎族苗族歌会,黎族苗族同胞载歌载舞共庆“三月三”;陵水黎族自治县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歌对唱、八音演奏等文艺活动,不仅让过节的黎族苗族群众,也让广大市民、游客过足了一把狂欢瘾;五指山市开展旅游推介会和经典旅游线路体验活动;三亚开展黎锦苗绣竞赛,展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及非凡技艺……。

  从文艺晚会筹备情况来看,海南全省“三月三”,还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三月三”最热闹。

  为什么?与五指山、昌江、白沙等市县把文艺主题晚会承包给海南省歌舞团不同,琼中的“三月三”主题晚会突出本地农民的参与性,农民文艺队是整场晚会演出的主体。4月8日晚,在“三月三”广场举办的“最美琼中,山水有情”2016海南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主题晚会上,8个黎族苗族文化示范村文艺队200余名农民参与演出,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整场主题晚会历时2个小时,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序 琼中是个好地方》、《一 山之巅》、《二 水之源》、《三 人之福》和《尾声 和谐琼中》,共26个精彩的节目。晚会邀请了黎族歌手阿侬子黎献唱《奔格内》,在歌舞《放开喉咙唱山歌》落下帷幕。整场晚会贴近百姓生活,深受群众喜爱。

  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主题晚会盛大举行

海南省副省长何西庆观看晚会

  人民网海南视窗琼中4月8日电 4月8日晚8时整,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月三”广场人山人海,灯火璀璨,万众欢腾,歌舞激扬,一派歌的海洋、舞的世界。2016海南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主题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激情上演“最美琼中,山水有情”动情之夜。黎族苗族同胞与八方宾客,共同欢庆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海南省政府副省长何西庆等领导出席晚会。晚会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长丰主持。

  琼中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琼龙在致辞中表示,琼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三江之源,全岛之肺,是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是海南最佳婚庆旅游目的地,是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是盛名在外的绿橙之乡、女足之乡、民歌之乡。“醉美琼中·山水有情”,是本次节庆活动的主题,琼中将以“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为方式,充分展示琼中“奔格内”旅游文化品牌、充分展示琼中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面貌、充分展示琼中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充分展示琼中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当晚的主题晚会美轮美奂,创意性地把琼中美景之一的百花廊桥搬上了舞台,精心设计的红色长廊与大屏幕后的连碧青山镶嵌,红艳魅力,流光溢彩。

  “琼中是个好地方,好地方咧!四季不分春与冬,春与冬罗!山清水秀风景美,风景美罗!”整场晚会在优美歌舞节目《琼中是个好地方》中拉开了序幕,欢快的旋律,曼妙的舞姿,歌舞表达了琼中各族人民团结幸福、热情好客、风光美好的美好景象。

具有黎族苗族民族特色的舞蹈《舂米舞》、《招龙舞》、小组唱《山下苗村真美丽》等精彩的节目,欢快的舞姿,甜美的歌声,和着喜庆的音乐,引发现场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全场沸腾。表演唱《捕鱼歌》诙谐但不失稳健,把黎族苗族同胞的那种勤劳勇敢、朴实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往年相比,琼中今年的三月三主题晚会更加突出了农民的参与性。农民文艺队成了整场晚会演出的主体,共有全县各乡镇的8个农村文艺队200余名农民参与演出,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为全县各族人民和各方来宾捧上了一个个精彩的视听盛宴。

晚会还邀请了黎族歌手阿侬子黎到场献唱,一曲《奔格内》震撼了全场,把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优美的黎族声调和特有的黎族特色之声在琼中的魅力山城中久久回荡。晚会在歌舞《放开喉咙唱山歌》落下帷幕。

  整场主题晚会历时2个小时,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序 琼中是个好地方》、《一 山之巅》、《二 水之源》、《三 人之福》和《尾声 和谐琼中》,共26个精彩的节目。整场晚会充分展示了琼中人民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现了琼中农民文艺队伍不断壮大、琼中基层民族文化体系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

  据介绍,琼中县委、县政府今年举办的“三月三”节庆系列活动以“情醉三月三·黎苗琼中游”为主题,在2015年的基础上,坚持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三月三”活动,推动琼中旅游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丰富“海南之心、黎苗琼中”内涵,打造琼中四季有特色、四季皆宜游的“奔格内”旅游文化品牌。节庆期间,除了举行文化旅游主题晚会外,还有青年民歌大奖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广场大联欢、黎母诞辰民间活动等20项亮点纷呈的精彩活动。

  十年走过三个阶段,琼中“三月三”盛况年年,形成良好的效应和独特品牌价值

  全民狂欢“三月三”,是如何“嗨”起来的?

  核心提示

  2007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建省后的首次大规模“三月三”活动,至今整整十年。说“三月三”是每年琼中最盛大的日子,毫不为过。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办节,为节日营造了氛围。

  为什么琼中“三月三”全民狂欢的现场足以震撼每一位参观者,那种发自百姓内心的热情足以感染每一位游客?只有回顾十年历程,才能找出成功背后的秘密。

  “三月三”盛况

  县城人山人海

  观众漫山遍野

  夜晚一床难求

  每年过完农历三月初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就会出现一种特别现象——全县10个乡镇、571个自然村,包括13万黎族苗族同胞,超过80%的男女老少穿戴打扮后,把各自家大门一锁,一齐涌向县城营根镇。而营根镇从初二下午开始,人山人海,初三更是水泄不通。

  “比过年热闹多了。”自小生活在琼中县城的黄国东说,过年期间县城往往冷清,因为大家都回乡下的老家。但乡村过年虽热闹,毕竟限于走亲戚串门,与“三月三”的盛况有天壤之别。

  那是怎样的盛况呢?

  以苗族同胞盘志强家为例,他家在县城,每年“三月三”期间在家备好三色饭、三色粽子、肉茶、酸笋、山兰酒等苗族美食,接待他和妻子两边家乡村子里的亲朋几十号人。最多时,一顿饭开十桌,还是流水席。吃的都是海南苗族特色美食。

  乡亲们吃完饭就开始逛县城。四处走走,看各个舞台上的演出,在广场上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一起跳竹竿舞;美食街或特产展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夜晚灯火点亮后,营根别提有多美了,就算从街头摩肩接踵蹭到街尾,乡亲们也很满足。

  当主题晚会开演时,琼中“三月三”广场周边漫山遍野都是观众。“没数清楚过,至少好几万人”,琼中旅游委主任邓开扬说,十年了,年年如此。

  那么多人,住在哪里?黄国东说,“一床难求”,好在天气已经转暖,县城亲朋家借宿,开地铺;学校教室桌椅板凳当床,公园里所有长椅当床;或者,邀上一桌,喝一晚酒,边喝边唱到天明。

  “老百姓发自心底热爱这个节,参与这个节,使这个节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县文体局局长龙朝雄认为,一直以来,“三月三”在琼中就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十年尤其在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表演等方面,已经形成全依靠百姓的局面。

  “政府只需稍加引导,把会场安排好,把活动程序安排好,老百姓就‘自己嗨’起来了!”龙朝雄说。

  十年走过三个阶段 | 政府发动群众,群众推动政府,政府拓宽内涵

  第1阶段

  2007年-2008年

  火红创办的两年

  “好像建‘三月三’广场之后,就开始年年过节热闹非凡。”如今住在营根镇上的吉英良回忆。作为黎族人,吉英良小时候的“三月三”就在村子里或镇上过。1999年“自治县内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应当受到尊重”写入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三月三”有了许多节目。

  2007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建省后的首次大规模“三月三”活动。

  “这是海南100多万黎族、苗族同胞的一大喜事。一定要把节庆活动办得隆重热烈,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龙朝雄回忆当时的情况。不过,因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隆重热烈,但应该有个能容纳数万人的场地。

  “‘三月三’广场在那时就是一个大鱼塘。”县旅游委办公室刚好搬到了今天“三月三”广场边上,邓开扬往窗外一指,“2006年底筹划,到‘三月三’广场完工,100天。”“和谐琼中、与民同乐”的主题打了出来,办节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全省互动、社会各界参与,把‘三月三’办成文化‘三月三’、歌舞‘三月三’、民俗‘三月三’和欢乐‘三月三’。让黎族、苗族人民体会到党的温暖,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促进海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

  “回过头来看,琼中十年都没有偏离这个指导思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美认为。

  2007年“三月三”活动省里没有资金支持,县里多方筹措资金。除了文艺演出,还有民族歌舞展演、民俗展示、通宵电影等。总之,这个节日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办了下来。2008年,海南省黎族苗族“三月三”节由省政府主办,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承办,主会场设在琼中。资金支持更多,将节庆活动推向高潮。

  第2阶段

  2009年-2014年

  民族文化大繁荣的6年

  2009年以后,琼中不再被指定为主会场,以后的节日怎么办?

  “如果说,头两年是原生态的黎族苗族歌舞,从第三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决定向更广泛的民间渗透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王家荣表示。

  2009年的“三月三”,琼中专门安排了黎族民歌擂台赛、苗族民歌赛。“黎族、苗族民歌在琼中传唱较为普及,特别是黎族民歌,曲调多种,旋律优美。通过擂台赛等方式,决出琼中的黎族民歌擂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黎族、苗族民歌。”龙朝雄谈到办赛初衷。

  这个活动的承办(责任)单位虽是县文体局,但参赛单位涵盖了全县10个乡镇。当年还有其他琼中表演队上台。擂台赛和农民表演队上台,为民族艺术在民间的生长注入了活力。

  当年节日过后,以村为单元组歌舞队的形式迅速推广,文艺队员都是黎族、苗族同胞,农忙时劳动,农闲时集中编排歌舞。2009年琼中首批创建了12个这样的民族文化示范村。

  有了文艺队伍就要有舞台。琼中五分之一的自然村建起了乡村大舞台。目前全县乡村大舞台近120座,2013年琼中乡村大舞台项目还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基层公共文化示范项目。至今已经颁发“农民文化示范村文艺队”牌子的有60支,已建队伍没颁牌的村庄超过百个。黎族歌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省级黎族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脱颖而出。

  龙朝雄说,从2009年开始,每年年底再来一场全县黎族苗族文化示范村文艺汇演,而这场汇演又结合了当年的元旦晚会,并为次年“三月三”节目进行选拔。

  第3阶段

  2015年-2016年

  产业和旅游牵手传统节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总体而言,‘三月三’前8年都是琼中人民自己乐,周边市县居民略有参与。到2015年,才首次提出‘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促进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邓开扬表示,此时,琼中已经有了“奔格内”“什寒”“富美乡村”等一系列旅游品牌,“三月三”如此全民狂欢的嘉年华氛围,为旅游增添了元素。

  2015年琼中“三月三”,在“天上什寒”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拉开帷幕;2016年“三月三”新闻发布会,在湾岭镇竹廊村的桑田里进行,各地嘉宾随即投入到桑葚采摘中。后者除了旅游,又增加了农业产业的元素。

  邓开扬更愿意把这两年看成是“三月三”的变革阶段。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窗口,文化和旅游到了必须牵手的时候。

  “以前黎族苗族‘三月三’影响范围主要在琼岛中、南部。”邓开扬分析。海屯高速、屯琼高速先后建成通车,省会海口到达琼中高速路上只需行驶一个小时,既然琼中已经融入省会一小时经济圈,为何不将“三月三”扩大影响到琼北地区?

  除了交通带来自驾游客的飞速增长,琼中旅游接待能力也直线上升,到2015年,整个县城能提供2700个床位,一批商务酒店开张运营,大型旅游集团纷纷进驻琼中。

  “我们现在正通过将百花岭生态休闲游、‘奔格内’乡村旅游、黎母山文化园精品旅游融入黎族苗族文化元素,并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琼中文化旅游品质。结合传统节日‘三月三’,举办文化旅游节活动,着力让文化与旅游在大型节庆中多元共生,形成文化品牌。用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大量游客。”邓开扬表示。

  “三月三”效应 | 融洽邻里关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传承文化遗产

  乡村舞出和谐

  4月6日下午,上安乡上安村牙云村小组文艺队在镇里的乡村大舞台上排演了一场《定亲歌》。队长介绍,队员共24人,最大的已经51岁,最小的也有32岁。其中还有好几对夫妻。据说夫妻一同表演特别增进感情,平时有什么别扭,跳着跳着就化解了。

  白天里,琼中各乡镇村庄的人们干农活,忙家务。一到晚上,纷纷集中到乡村舞台,看的看,跳的跳。县文化馆馆长何丕杰总结,但凡创建了文艺队的乡村,群众以文体活动为中心,晚上鲜有麻将等娱乐,村民之间矛盾较少,村民身心健康。乡村大舞台成了一个融洽邻里关系的好途径,通过舞台活动,老百姓互相交流信息,精神需求得到满足,邻里关系和谐团结。

  艺术升华生活

  什运乡光一、光二黎族文化示范村文艺队,此次排演的节目叫《勺子舞》。演员们大都是村里的农妇。据说,《勺子舞》里的道具,都是椰子制成,椰子天生的三个眼刚好用来绑勺子柄。

  事实上,民族艺术家们将劳动积累的素材编排成原生态歌舞,几乎所有舞蹈道具都来自生活。椰子树、槟榔树、芭蕉树、花草藤蔓、玉米秆等作物,一捆捆搬上了舞台,背篓、草帽,甚至锅碗瓢盆拿在手上、背在身上。

  槟榔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高兴起来,也要为槟榔写一首歌,用槟榔花芯的“专注”来表达深深的情义。

  宣传政策好平台

  某村通了公路,安装了路灯,农民买了保险,这些乡村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被琼中的民间艺术家编进了“三月三”或乡村大舞台的歌曲里。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文化站站长吴坤龙发现,乡村大舞台是一个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好平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大舞台还能创意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当群众都在齐心打造乡村大舞台,必然对农村社会发展稳定起到促进作用。“很显然,琼中‘三月三’办节的这些年,农村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减少了,村民打架斗殴等社会治安案件急剧减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基层工作推进更加顺利。”林美表示。

  随着乡村大舞台基层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的深入开展,乡镇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扮靓了乡村文化休闲,舞动了文明新风采,还为引导广大农民崇尚文明乡风、凝聚道德力量、提升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保护文化遗产

  如今,琼中全县共有黎族苗族歌舞队126支、体育健身队240支,命名了60支农民文化示范村文艺队。为加大黎族苗族文化传承力度,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已纳入小学、中学教育课程,同时每年举办培训班,在什运乡与省民族技工学校合办“黎锦技艺培训班”,在什运乡、红毛镇等乡镇积极筹建黎锦、苗绣、器乐等民族技艺传习所和培训基地,开展黎族苗族传唱及舞蹈创作培训班,鼓励民间创作和民间传唱,活跃黎族苗族文化氛围,培养黎族苗族文化传承人,促进农村就业。

  2012年,上安乡获得“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琼中命名了10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8处文物遗产保护单位示范点,确认了10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99人及93处不可移动历史文物点,申报成功10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妚大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杰出民间艺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

  “‘三月三’促进的农民文化示范村文艺队、黎族苗族文艺舞蹈队以及乡村健身队,传承和发扬了黎族、苗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丕杰认为。

  如何用好“三月三”品牌

  通过旅游来讲述和追忆最初的文化特质。加快发展县城周边的全域旅游,增强接待能力

  全民的狂欢节,能否一直延续下去?如今屯琼高速畅通无阻,未来琼乐高速、万洋高速也将陆续建成,琼中作为海南中心枢纽作用凸显,无疑这个美丽幽静的小县城也会越来越开放。琼中人民需要什么?琼中“三月三”还需要什么?

  又到了苗族歌手李妹娇登台献艺的节日,李妹娇一边刷朋友圈,一边感慨,现在的民俗风俗传统丢失了许多。儿时的李妹娇最盼望过“三月三”,当日早上醒来,正要大口吃三色饭解馋,奶奶会告诫:老人吃黑色,男孩吃黄色,女孩吃红色,可别吃错了。看到现在人们毫不讲究地吃三色饭,奶奶恪守传统的画面就会浮现在李妹娇眼前。

  “我们琼中‘三月三’调动全民积极性,民族文化得到全县域的发扬,但只是做到了‘广’,‘专’还不够。”龙朝雄介绍,琼中有黎族、苗族、壮族、汉族等,有时候,一支竹竿舞,好几个民族一起跳,其乐融融。湾岭镇一带汉族较多,但大家都积极参与“三月三”的各项活动。这些都说明民族文化已经走向了交融。龙朝雄认为,那些最纯粹、最原始的民族特质,只能通过博物馆的形式进行保留,琼中除了建成的县级博物馆,已增加了4间乡村博物室。

  “我们无法阻挡文化最初的特质逐渐消亡,那么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在哪里?”正在研究该课题的海南省民族协会副会长王建成建议,可以通过旅游来讲述和追忆最初的文化特质。如旅游项目中,安排游客体验纯正的“三月三”习俗,一边吃三色饭,一边听从习俗讲解等。

  对于如何解决“三月三”营根镇上压力繁重的食宿问题,邓开扬认为,应该加快发展县城周边的全域旅游,增强接待能力。当周边村庄的民宿带动起来时,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还能在“三月三”促进本县村民本地旅游。此外,今年“三月三”,琼中特别设立了什运、上安、红毛、长征分会场以分流人流。从3月26日至4月21日,分别在什运乡(番道村)、上安乡政府广场、红毛镇(什寒村)、云湖休闲农庄,组织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民间体育、黎族苗族民歌展演、土特产品展销等活动。

  “三月三”如何越办越好?琼中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广开思路,好好珍惜这个全县人民寄予厚望的品牌。((2016年04月08日海南日报记者 刘贡 实习生 李梦瑶 通讯员 朱德权 王丽娟营根4月7日电 图片均由通讯员 朱德权 摄 )

  “三月三”请到琼中游 精彩节目让你嗨

  记者5日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获悉,今年“三月三”琼中共设20项活动,每项活动都紧扣琼中文化、旅游资源,让你感受最地道的“奔格内”味道。

  据了解,3月18日,琼中“三月三”黎族苗族文化旅游节已拉开序幕,各项精彩活动陆续开展至4月21日。活动期间,您来琼中既可体验独具黎族苗族风情的“奔格内”乡村旅游,又可以享受桑葚采摘的乐趣;既可欣赏黎族苗族歌舞,又可参观黎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可一睹黎族苗族传统趣味体育比赛的风采,还可到黎母山进行房车露营感受别样的自由……

  琼中“三月三”黎族苗族文化旅游节亮点多,4月8日晚举行的“醉美琼中”黎族苗族歌舞主题晚会不容错过;4月9日15:30开始,琼中县城营根镇的三月三广场,团结舞、打柴舞、千人跳锣舞跳起来。4月9日晚,“三月三黎族苗族风情夜巡游狂欢”将整夜在海榆路上演。同时,黎族苗族风情街(壹号广场旁)的琼中土特产展台,将展出琼中蜂蜜、灵芝等土特产品及黎族苗族美食、服饰、花梨、沉香、黄蜡石等。此外,琼中乡亲们最期盼的“醉美琼中”黎族苗族歌舞主题晚会,将有超过600名乡村演员同台表演黎族苗族传统民歌、民舞。只有亲临者,才能认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贵,才能体会“琼中民歌之乡”的魅力。

  据悉,“三月三”是琼中人民的狂欢之节。琼中的生态旅游正全面推进,去年该县旅游总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