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从保健观点看,它集中了我国古代保健体操之精华,几世纪来非但历久不衰,而且还引起中外医学界和体育界的重视,成为我国中医系统医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自1956年推行简化太极拳以来,更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很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患者,运用太极拳锻炼,拜托疾病痛苦的报道,层出不穷,在医院和疗养院,太极拳被列为综合疗法的重要内容,现代医学书籍,如运动医学,老年医学,内科学等,都写进了太极拳的医疗作用,所以它被公认为一种较好的医疗体育。
太极拳有丰富而深奥的理论,但多为拳理,即武术理论,虽然现代医学书籍写入其作用,但医疗原理的论述或过于简单或仅观察了某些方面,本文试图作一综合论述,对其健身原理,作一初步的全面的探讨。为了便于说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健身原理,现按人体六主要系统和老年保健的七个方面分述如下:
1心血管系统
太极拳之不停的运动中要求头正,身直,肌肉放松,四肢关节不僵直也不过度弯曲,这样就有助于全身静脉血液回流,尤其是双下肢不间断而缓慢的运动,使下肢静脉保持了回心所需的静脉压。贯穿全部运动的要不转动及横膈运动,既可消除腹腔淤血,又可增加胸腔负压,而使上、下腔静脉血液易于流入右心。
对于动脉的作用则为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而消除中小动脉痉挛,因而血压高者进行太极拳运动可降低。血压低于正常值者进行太极拳运动后可上升至正常数值。
由于加强全身静脉血液回流向右心室充盈,消除腹腔淤血,又因消除动脉痉挛,使血压正常而减低心肌的后负荷,故而有利于心脏之功能。
经常进行太极拳锻炼者,可避免血脂增高,动脉过早硬化,并可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加强心肌的营养使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可预防老年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2呼吸系统
太极拳运动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气沉丹田”(即气贯丹田),这样就形成了较大的腹式呼吸,呼吸运动可分肋间收缩和隔肌收缩两部分组成,因肋骨生理关系,肋间肌收缩是有限的,而隔肌由于正常上凸的解剖特点,潜力很大,经X光透视观察,正常人体平时隔肌运动幅度为1公分,深吸气时可达到3公分,气沉丹田(即通过太极拳锻炼的深腹式呼吸)时,可达5公分或更多,一般中等身材,隔肌的平均面积约为250平方厘米,所以隔肌每下降1公分,能使胸腔容积增加250-300毫升,因此单靠隔肌收缩就能使胸腔容积增加1250-1500毫升,这相当于正常一次呼吸量的两倍到三倍,这样就有了大量氧的供应。
一般胸式呼吸由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肋骨运动而完成,深吸气时则需要肋间内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和腹壁等肌肉,这些称为呼吸运动的辅助肌参加,而气贯丹田(深腹式呼吸)则只需隔肌收缩而完成,因而氧消耗较少,这也就是练太极拳时全身发热,微出汗而不喘的原理,另外经常进行太极拳运动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运动的气贯丹田,既能增加通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律改变,使回心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
3消化系统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舍舔上颚,以加强唾液的分泌,又要求口中唾液应随时咽下,不可吐出,这点对消化功能很有好处,唾液中的碳酸氢钠和黏液蛋白可中和胃酸,如一克干粘液能中和0.1当量盐酸15毫升,故唾液咽入胃中,可显著降低胃液酸度,此外,唾液中的黏液蛋白,在盐酸作用下发生沉淀,并附着于胃黏膜,形成一保护层,有增强粘膜对抗酸腐蚀的作用,这是太极拳运动可防治溃疡病的理论基础之一,另外胃液中的盐酸是促进胰液分泌和促进胆囊收缩的强有力的刺激物,故唾液中和胃酸,降低胃酸读后,也间接地调节了胰和肝胆的活动。再者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对口腔有清洁和保护的作用,尤其是保护牙齿和味觉器官,以增进食欲和有利于一系列的消化功能。
太极拳运动中的气贯丹田,可使胃肠蠕动增加,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既可调理肠胃机能,又可促进腹腔内脏的血液供应,保障肠胃本身的健康。太极拳运动中的敛臀和提肛,可使肛门直肠和腹腔下部内脏的血液循环改善,消除淤血,而预防痔瘘等肛肠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