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海口惊现大量“海捞文物” 据传是圆明园被抢文物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7-03-22 16:15:22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中华时报讯】(记者:林靖坤)海南琼海潭门渔民在东沙,西沙捡捞沉船物品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后来形成规模化,常态化,公开化,据说南海西沙东沙海域有沉船两千多艘,西沙北礁有沉船三百多艘。《人民日报》2011年11月中旬的一篇报道称,当年四五月间,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共巡查了西沙48处水下文化遗存,发现盗掘面积占遗存面积50%以上的有26处,有些沉船遗址中心区域已被盗掘一空。中国新闻网的报道称:2000年以来,仅潭门边防派出所就缴获各类水下文物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文物1000余件。中国新闻网2012年6月14日的报道称,海南省文物局时任局长王亦平对媒体记者介绍说,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按船货平均运载量计算可达5万件,目前发现的沉船总量在不断增加”。2012年7月,《海南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提及1996年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被发现后,来自海南省内外的不法人员齐聚潭门,非法捞取买卖西沙出水文物,潭门一些当地渔民甚至改行成为“文物贩子”。

我网记者2017年二月份收到一位收藏界人士提供的信息:据传2015年12月份谭门有渔民在西沙海城捞到一艘沉船上的英文铜牌以及部分船上使用的家具铜构件,从英文看,应为英国东印度公司,1875年左右建造的铁船,这艘沉船出水了大量海捞“出水文物”,有青铜器无数,印章无数,纯金印章几百枚,从秦至清朝都有,玉器无数;宋五大名窑、元代、明代、清代各时期官窑上万件;舍利及舍利函无数,天珠无数;佛像无数;各时期珍稀钱币无数,其中金币就有百种之多;金银器无数,其中有纯金嵌宝石如意;紫砂、水晶、琉璃、宝石、夜明珠等无数。根据所出物件完全推断,该沉船应为八国联军抢夺圆明圆之文物沉船,目前被发现的沉船被盗挖的文物件数估计超过了几万件,成交金额超过亿元,按拍卖价值远超万亿元。几个出售这些海捞“出水文物”的人都称这些物件出自西沙沉船,收藏人士认为海捞“出水文物”如不是倒卖文物就是诈骗。

正当我网记者正在调查之际,《法制日报》记者3月20日根据事实情况作出了“海口海捞文物调查”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自从2016年海捞“出水文物”出现以来,有位有正义感的人士曾向海南文物部门多次反映海捞“出水文物”的情况,但海南文物等有关部门不管不问,不相信,不调查,不保护,任由文物流失,直到今天发稿时,有听说有两船文物出水回来,大量海捞“出水文物”正在流失或诈骗行为在发生,这情形实在令人痛心!不管海捞“出水文物”是否真假,就算是假文物诈骗涉及上亿这么大的金额,有关部门也该查处吧!

记者来到海口的华发古玩城,鼎臻古玩城,亿盛和六楼等店面都发现有传说中的“出水文物”摆放。记者在调查中看到,所谓“海捞文物”的实物有玉器、印章、青铜器、石构件、瓷器、金银器等。从西沙出水的这批‘海捞文物’中,仅瓷器就有宋代五大名窑、元代、明代、清代各时期官窑所出瓷器,金印章几百枚、玉质印章无数,历史跨度从秦朝至清朝;还有各时期珍稀钱币青铜器无数,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工艺精美令人惊叹。如这批海捞“出水文物”是真实文物的话,那将是一次惊动世界的重大事件。

记者在与海南几位文物保护收藏人士交流得知:海南省南海以前也曾出水过几次文物,但最初都不被认可,如南海华光礁曾发现大量文物在海南最初就不被认可,海南有几个收藏者拿到北京请专家鉴定也被认定为伪造假文物,后经南海考古发现后全部被认定为真品文物。另一次:海口市场出现元青花瓷,照样不被专家认可,专家们都认定是假品,后经海南省文物局考查及南京博物院瓷器专家张浦先到潭门考查,又被全部认定为真品。那么这次出现了这么大量的海捞“出水文物”海南有关部门为什么不闻不问,不组织专家或送国家专业机构鉴定呢?为什么不对倒卖人员控制追寻沉船源头呢?更奇怪的是:有关部门一直否定这批海捞“出水文物”,琼海潭门的南海博物馆开馆时却又跟收藏人借了几十件海捞“出水文物”展出,实在令人费解!

对于这些海捞“出水文物”的后续情况,我网将继续调查关注。同时也希望海南有关部门能积极应对研究调查,向全国人民还原海捞“出水文物”真相。

以下为部分出水文物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