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民族精神。
今天是我国首个烈士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纪念烈士,为了世世代代永不忘却。
秋日的阳光温暖和煦,窗外的绿萝枝繁叶茂。78岁的符曼芳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长方形麻袋。麻袋里,存放着一些老照片和一本陈旧的纪念册,这些是她父亲符克烈士的遗物。
翻开纪念册,发黄的纸张上,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跃入眼帘。陈云、董必武、陈绍禹(王明)、孙科(孙中山之子)、何思源(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市长,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丁玲、曹禺……这些名人都为同一个人赠言题词:“艰苦奋斗”、“还我河山”、“侨胞不忘祖国,祖国不忘侨胞”、“力行主义”、“团结救国”……符克从事革命活动获得这些赠言时,年仅22岁。
照片上的青年英俊儒雅,目光坚定。符克,这位家境富裕的华侨青年,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甘愿放弃安定的生活返回祖国,投身前途凶险的战场,在有限的生命里一直在海内外为抗日救国奔忙。1940年8月,年仅25岁的符克遭国民党顽固派毒手,壮烈牺牲在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长的岗位上。
70多年前抵御外辱的战火硝烟,已经渐行渐远,但烈士英勇抗战,报效祖国和家乡的事迹却镌刻在琼崖大地上,记载在琼崖抗战的史册中。
出色的青年革命活动家
父亲牺牲时,符曼芳只有4岁。父亲的故事,通过家人及父亲生前的好友讲述,陪伴着她的成长。
“照现在常用的一个词来说,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符曼芳说,从很小的时候起,父亲符克就接受了进步思想,参加过昌洒的童子团并当上了团长。
李光邦是符克的女婿。李光邦16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符克一直是他最敬佩的革命家之一。“他在文昌读书时,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操行极佳,他耿直坦率,爱交朋友,喜为他人排忧解难,获得师长、同学的好评和拥戴。”李光邦说,在学校里,符克总是出面组织同学开展球赛,他还喜欢打猎,与学友分享劳动果实。
符克原名符家客,1915年出生于文昌昌洒乡东泰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像绝大部分重视教育的文昌人一样,尽管家境贫寒,符克的父亲———在越南当船员谋生的符世椿,仍然省吃俭用,寄钱回来让儿子读书。1933年,在符克中学毕业准备报考大学那年,父亲被老板解雇,在越南的堂兄生意也倒闭了。无奈之下,符克只有应父亲的要求,赴越南西贡当小学教师谋生。一年后,父亲与堂兄筹资重建的酒店生意日渐兴隆,符家的经济开始好转。
1935年,符克考取上海暨南大学,更是结交了很多进步的朋友,接受了马列主义的熏陶。1937年5月,符克与同学结伴奔赴祖国各地,一方面进行社会实地考察,一方面宣传抗日救国。
国外归来毅然投身革命
1937年6月,符克大学毕业。法国驻沪领事馆把他的中文毕业文凭译成法文,让他回越南工作。毕业之前,符克也接到不少来自越南的聘请书,有教员、校长,也有公司的不同聘书。家人也希望他回越南一起生活,为此,他的父亲符世椿还特意从越南赶到上海劝说。
“但是,当时爸爸拒绝了爷爷。”符曼芳珍藏着符克烈士的三封家书,每封信中,都表达出了对于父亲和兄长的敬爱和留恋,也表达出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他在家书中写道:“倘不敢冒险前进,寻求民族出路,祖国是不会有光明的。”“我之所以参加救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尽其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事业而已。我相信你们是了解的,国家亡了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我在艰险的环境中生活,假如万一遇有不幸,那也是我所负的历史使命的完结。”
曾上人民日报《抗日英雄谱》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展示有符克的遗像和事迹。
《人民日报》曾于2005年9月27日在第二版《抗日英雄谱》上宣讲符克的事迹: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春,符克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中共中央为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海外华侨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抽调人员组成海外工作团,到东南亚各国开展华侨工作。符克被选入海外工作团,受党的派遣,前往越南发动华侨支持祖国抗战。符克利用自己在越南的亲朋好友关系,奔走于大街小巷宣传抗日救国,在华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经过他的艰苦努力,越南琼侨救国会成立,符克当选为常委。救国会积极在越南华侨和青年学生中开展如火如荼的救国救乡募捐抗日等运动,支援祖国抗战。
1939年,日军侵占琼崖的消息传到越南以后,在符克的建议下,琼侨救国总会于3月组织越南琼侨回乡服务团,委托符克任团长。服务团发动旅越华侨坚决抗日,誓死卫国,保卫家乡。在中共琼崖特委的支持下,以“救国救乡”为目标的“琼崖华侨回乡服务总团”于1940年6月19日宣布成立,符克任团长。在其领导下,服务总团分成若干工作队,活跃于琼崖的城镇、椰林和村寨。他们积极进行战地救护、开展宣传抗日等工作,组织各种抗日团体,有力推动了琼崖人民的抗日斗争。
牺牲前曾献血救人
李光邦讲述了他从已故的服务团副总团长梁文墀处听到的符克献血救人的故事。那是1940年的初夏,文昌县游击区的一个年轻媳妇邢彩花,反抗日本兵的侮辱,被刺了十八刀昏迷不醒。符克闻讯立即率领医生跑步赶到现场抢救。急救时邢彩花由于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在没法检查血型的情况下只能找O型血的人输血。符克一听立即挽起袖子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吧,快!”这时另一团员朱明也赶到现场,“我也是万能血。”医生从两人的血管中抽足了血液输给了邢彩花,这位年青女子因此得救了。救人救到底,符克同大家商量决定,邢彩花的护理、生活费用都由服务团包下来。邢彩花的丈夫阿虎感动万分,决定报名参军加入抗战队伍。
1940年8月12日,符克与国民党琼山县参议、琼山县三区区长韦光义前去定安翰林,与国民党政府商谈慰劳孤岛抗战物资的分配和加强琼崖国共合作避免内战等问题。国民党顽固派对符、韦两人提出的加强国共合作抗日的意见强烈不满,于8月15日晚将两人抓起秘密杀害了。“生为民死为民,生伟大死光荣。”这是时任中共海南区委书记的冯白驹1951年为符克烈士作的题词,也是对他短暂光辉的一生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