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明代黎族起义军领袖符南蛇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19 09:44:47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什么是符南蛇起义? 明朝海南岛以符南蛇为首的黎族人民起义。明弘治十四年(1501)夏。海南岛儋州七方峒(今白沙县)黎民,不满官府征求额粮的压榨,在符南蛇领导下爆发起义。他们刻箭传约,三州十县黎民闻风响应,遍及大半个海南岛。义军先后围儋州、昌化、临高,声势大振。明廷调兵两万进剿,被义军击毙三千余人,起义军势力扩大至十万之众。翌年,朝廷调军十万进攻,经多次苦战,符南蛇中箭牺牲,起义失败。

互动百科:符南蛇(约1465~1502),又名符蚺。儋州七坊峒(今海南省儋县海头镇七坊村)人。明代黎族起义军领袖。世代耕猎为生,其族姓为儋州黎首。平素喜欢使枪弄棒,特长箭法,与峒人符那揽、符那树、王细保等结拜兄弟,在当地颇有号召力。弘治间(1488~1504年)琼州遭受水、旱灾,张桓、余浚两任知府不体恤民艰,依然横征暴敛,贪残尤甚,大失民心。广大黎族灾民不堪官役繁重之苦,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在符南蛇领导下誓师起义,兵分三路,“刻箭传约,三州十县闻风响应”,反抗烈火迅速燃遍大半个海南,琼州西路千余里道路不通。符南蛇“拥众万余”,接连围攻儋州、昌化等州县,占领感恩城,临高县城也“危在旦夕”。明王朝出动官军2万多人,分5路进攻义军据点。起义军凭险奋战,歼灭官军3000多人。朝廷急忙调动镇守两广“征瑶将军”毛税统率十万大军征讨。起义军顽强抵抗。十五年(1502年),符南蛇在战斗中中箭受伤,堕河身亡。官军占领七坊峒。同年十二月起义被镇压。

搜搜百科:符南蛇(约1465~1502) 又名符蚺。儋州七坊峒(今海南省儋县海头镇七坊村)人。明代黎族起义军领袖。 世代耕猎为生,其族姓为儋州黎首。平素喜欢使枪弄棒,特长箭法,与峒人符那揽、符那树、王细保等结拜兄弟,在当地颇有号召力。弘治间(1488~1504年)琼州遭受水、旱灾,张桓、余浚两任知府不体恤民艰,依然横征暴敛,贪残尤甚,大失民心。广大黎族灾民不堪官役繁重之苦,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在符南蛇领导下誓师起义,兵分三路,“刻箭传约,三州十县闻风响应”,反抗烈火迅速燃遍大半个海南,琼州西路千余里道路不通。符南蛇“拥众万余”,接连围攻儋州、昌化等州县,占领感恩城,临高县城也“危在旦夕”。明王朝出动官军2万多人,分5路进攻义军据点。起义军凭险奋战,歼灭官军3000多人。朝廷急忙调动镇守两广“征瑶将军”毛税统率十万大军征讨。起义军顽强抵抗。十五年(1502年),符南蛇在战斗中中箭受伤,堕河身亡。官军占领七坊峒。同年十二月起义被镇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符南蛇起义》:明朝海南岛以符南蛇为首的黎族人民起义。明弘治十四年(1501)夏。海南岛儋州七方峒(今白沙县)黎民,不满官府征求额粮的压榨,在符南蛇领导下爆发起义。他们刻箭传约,三州十县黎民闻风响应,遍及大半个海南岛。义军先后围儋州、昌化、临高,声势大振。明廷调兵两万进剿,被义军击毙三千余人,起义军势力扩大至十万之众。翌年,朝廷调军十万进攻,经多次苦战,符南蛇中箭牺牲,起义失败。(发布时间 2004-09-06)

儋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造:符南蛇之死

符南蛇,名玉辉、敬书,别称符蚺。生于明代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的农历七月十七日,其母王氏因梦见大蟒蛇投怀惊恐而生。符南蛇祖上居光村镇瓦窑村,大明期间举家搬迁海头的七坊村,其伯父居符宅“大七甲”,叔父居“小七甲”,其父居鳌山村。

符南蛇不满官府的“贪残苛敛”,于弘治十四年揭竿起义,刻箭传令,义军发展到七万,号称十万,攻州城,克感恩,围临高,“三州”七县闻风响应“琼州西界”一千余里,道路不通,海南几危”,“撼动海外三千余里地”。弘治十五年腊月,朝廷令“征蛮将军”太子太保毛锐率官兵十五万来镇压,符南蛇中箭败走到家乡七坊塘。

据史书记载,符南蛇败走,官兵紧追不舍,只好投七坊塘。重兵包围,水泄不通。打捞七天七夜,找不到符南蛇尸体。白毛大将组织兵丁戽水查找,水干见底,只有鱼、虾、龟、鳖,仍不见尸体。塘中有一截蒲剑叶根,白毛大将挥剑斩为三截,鲜红血水如泉喷出。恍惚中,三条蟒蛇,银光闪亮,张开血口,腾空而起,昂头奔入深山。吓得白毛大将昏跌在地。那年,符南蛇才33岁。

此后,海南人民把符南蛇当作英雄奉祀,姓符的人也不准伤害、捕食蟒蛇,流传至今。

谢有造《海南符南蛇传奇》纳入省作协创作选题资助项目

2012-10-24儋州新闻中心消息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儋州地域文化传承人才、市作协主席谢有造的创作选题——《海南符南蛇传奇》,日前被纳入省作协创作选题资助项目,省作协已资助7000元作为其创作经费。

《海南符南蛇传奇》的故事经络为:明代弘治年间,海南西部各州县官府贪得无厌,勾结土司,欺诈百姓,当地黎民符南蛇(名玉辉)组织汉黎群众,揭竿起义,拥兵七万,号称十万,攻陷感恩,围攻儋州、临高,海南见危。符南蛇起义是海南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选入中国较大的100农民起义。后来,朝廷派兵镇压,符南蛇中箭投塘而死,起义失败。作品通过反映起义经过,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讴歌以符南蛇为主的农民起义英雄。

据介绍,作品全文分为南蛇托生、习武结义、黎汉交朋、南蛇神话等十六篇章,共12万字。

天涯网友“曦阳晨晖”2012年6月13日帖文:符氏家族的只要见到“南蛇”(即蟒蛇)就有大事的说法起源于明代儋州黎族起义军领袖符南蛇,据说是海南符氏祖宗。关于符南蛇的民间传说很多,比较传神的当数儋州市光村镇的七十二个天坑的故事,我小时候听过但记不太清了。就是说符南蛇是蟒蛇的化身,神力过大,对连年干旱、民不聊生迁怒于天上,曾将一棵树折弯当引将箭射向天庭,正好射到玉皇大帝床头,差点要了玉皇大帝的命。玉皇大帝大怒,派天兵天将调查,得知符南蛇藏于光村瓦屋山一带,于是命雷神下凡到光村,用雷凿在瓦屋山辟出了七十二个天坑(注:至今光村瓦屋山一带仍保留七十二个天坑遗址)。符南蛇死后,埋在光村屯积海边五色沙坡上(注:此个白沙分五种颜色,很神奇,而且有一古墓碑仍存在,据说是符南蛇的,是否真实无法考证)。符南蛇死后阴魂不散,经常托梦农民反抗朝庭压迫,在海南民族中起到重视的精神领袖作用。为了推垮群众的精神支柱,官府找来了各路道士,最后决定挖开符南蛇的坟,将将乌鸦黑狗血淋在尸体上,才将符南蛇的邪气压住。由于符南蛇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海南西部一带至今仍保留许多纪念符南蛇的庙(光村瓦屋山至今仍有符南蛇的庙),姓符的人有了见南蛇就倒霉的传说。

海南大“奥雅”——符南蛇

楼主:山竹村人

时间:2002-05-30 21:01:00

   说起黎族“奥雅”(黎家人把受人尊重的头人、峒首一般称为“奥雅”,对于德高望重的老者也尊称为“奥雅”),现在人们翘指点数的往往是白沙起义的领导人王国兴和曾为海南的开发建设和各项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口皆碑的王越丰先生。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海南古代,还有一位几乎威震整个海南的黎族首领、“大奥雅”——符南蛇。符南蛇是个什么人?他做了哪些事情?他长得帅不帅?他家住什么地方?他有几个女人?感兴趣的虾友请听我山竹村哥尾尾道来。

   当然了,山竹村哥在说古的时候,尤其说起符南蛇大奥雅的时候,会潸然泪下,因为说的时候会触景生情,内心里会对一位英雄人物发出不尽的哀叹。面对过去黎家人悲惨和生灵涂炭的历史,还因为算起来符南蛇是侬父辈的父辈的头领,不知是第几代了,我的祖祖父是符南蛇摩下负责策划军机的“秀才”(仅仅是能说会道和会写几个毛笔字罢了,古时候黎家人难得上学读书)。说起来实在叫人泪水盈眶!

   符南蛇生于明朝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十七日,太岁庚寅。他原名叫符玉辉,家住儋州七坊皇帝峒。黎族是居住在海南岛上最早的族民,人们勤劳而厚道,善良而纯朴。据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古百越族的一个分支,在酋长的带领下,分批从两广、浙江一带乘木舟横渡琼洲海峡,到达海南的东北部,然后逐渐向全岛扩散。在史籍记载上,东汉时代黎族被称为“里”,隋代称为“俚”、“僚”,唐朝德宗年间称为“黎”。其实黎家人一直自称为“赛”。符南蛇7岁进私塾读书。他的悟性极高,性格很独特,从小表现出敏锐悍勇、刚直不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品性。14岁时,南蛇已长成一个大块头、威风凛凛的帅哥。可看到黎民深受官匪恶霸欺压,黎家

  人刀耕火种,树叶当衣,野果充饥,生活比山猪胆还苦,官匪恶霸比见血封喉树的汁还更毒,于是不甘随地老,立志破天荒。为此南蛇帅哥一有空就练武艺,甩刀枪、学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他挽弓射箭不说是百发百中,却可以说是九发九中。帅哥想射黄猄的眼睛,就不会射到耳朵;帅哥欲射山猪的尾巴,就不会射到山猪腿;帅哥想射飞鸟的翅膀,也不会射到鸟头。黎家人对神箭手是非常敬畏的,认为他是山神的化身。南蛇帅哥因此赢得人们的敬重,在附近的黎峒山寨和汉乡树立起很高的威望,具有很强的号召感染力。

   明朝弘治13年(公元1500年)春,琼州大旱,8月琼州又遭大水灾,“水浮民房”,粮食欠收,瘟疫流行,尸骨遍野,琼州遍地一派惨象。而官府还照样横征暴敛,还是照样加上猛如虎的苛捐杂税。知府张桓贪婪成性,民众怨愤,被调换他处。接任知府余浚也是黑狗一条心,一个比一个黑心。他们强迫南蛇帅哥所在地的七坊峒黎民一年交纳“额粮”800余石,令刚刚遭遇大天灾的黎民百众无法忍受,一年800余石的额粮,实在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30岁的符南蛇帅哥决定率领当地民众起义。他先派人联络各黎族峒首共商起义大计,与附近名流符那揽、陈公、谢公一道酝酿向官府发难,会师七坊峒,动员黎民积极加入义军。同年10月,义军人数达到6000人。同时,发动民众广集粮草,打造兵器,行军操练,拟定攻城方案,绘制作战地图。翠年(1501年)夏天,符南蛇把欺压黎民的恶棍峒首符亚同抓起来斩首后,当即“刻箭传盟”,宣布起义。义旗一挥,各方响应,黎峒苗寨,人们拿出珍藏多年的蛙珥铜锣不停地敲起来,遍山漫野到处响起“嘟嘟”的牛角号声,还有用两根木棍架起来敲打出各种“咚咚”声响的欢呼声。不怕枪斧,不怕流血,英勇顽强黎民们,冒着敌人雨点一般的飞箭,执着磨得锋利锋利的弯刀和用花梨木作把柄的标枪,还有挽着用见血封喉树毒汁浸过的弓矢,兵分三路向黑狗一般黑心的官兵进攻,象山豹一样勇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迅速占领了海南西北部,威声远扬。义军先后攻占了儋州、昌化、感恩与临高等县城。帅哥这时娶了五指峒的黎妹乌娜为妻。乌娜是一位非常非常漂亮的黎家妹子。她的美丽和漂亮难于形容,听老人说,他们的祖祖辈曾传下话,说你要想看最美丽的女人,就到七坊峒去看乌娜,如果你见不到乌娜,你见过的美丽都不算数。话说回来,南蛇帅哥的义举不但得到整个五指山区各峒黎民的拥护支持,还得到汉族苗族同胞的广泛声援,义军所过之处,人们都会争着送水送酒,并且纷纷加入义军。于是出现“三州七县,闻风响应”,“环海州县,峒黎皆应之,撼动海外三千里”的景况。义军一时发展到7万人,号称“十万之军”。面对如此形势,琼州官府慌了手脚,急忙派出海南守军前往镇压,但敲诈勒索惯了的官兵哪有心机作战,屡战屡败,逃的逃、死的死、伤的伤。引起明朝最高统治者的震惊,当朝皇帝即命广西“征蛮将军”太子太保毛锐,亲率10万精兵加上琼南守军5万,共15万兵马对义军进行围剿。官兵所到之处,滥杀无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南蛇帅哥决不畏缩,率领义军多次伏击敌人,他们虽然给予敌人狠狠打击,但终因武器太落后,义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回七坊峒、蝙蝠峒休整,养精蓄锐。七坊峒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官兵不知要领,不敢贸然进犯。符南蛇摸清敌情,乘敌麻痹大意,用奇兵从官兵背后出击,声东击西,歼敌7000多人。但官兵不甘心失败,继续增援,七坊峒被官兵团团围住。此时符南蛇虽然不断组织力量顽强奋战,终因后援不济,寡不敌众,义军最后主力在新场海田头寨(今排蒲田头村一带)被官兵围住残杀,几乎全军覆没,起义失败。符南蛇奋力冲杀,冲出围困逃脱后,想潜回蝙蝠峒,继续组织残余力量进行抗争,但官兵对他紧追不舍,南蛇哥身中百箭坠落塘中,英勇牺牲。

   黎民们得知南蛇的死讯悲愤万分,将他的尸体从塘中捞起,葬于塘岸之旁的黎松岭上,并在墓岭上种上10棵木棉树。每当木棉花开的时节,会看到黎民百姓上到黎松岭去悼念他,缅怀他的英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