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中将对日作战70余次
2005年8月15日,海口琼苑宾馆,时任海南省省长的汪啸风,将金、银两枚奖章和写有“抗日英雄之家”的奖状,交给陈白的大侄儿陈雄师,说:“这是你家的光荣,也是海南人民的光荣,希望你们继承和发扬前辈的爱国精神。”
当日,我省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政府给各地抗日救亡有功之士特发奖状和纪念章。文昌市文教镇文明村的陈家炳榜上有名。
陈家炳是陈白的大哥,是赫赫有名的民国将军。《琼崖史志》中的“文物记事”、记录文昌籍将军的《文昌人的骄傲》中,均可见到陈家炳的简介。
1902年出生的陈家炳,幼时好学,文昌中学毕业后当兵,是黄埔陆军学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海南守备第一团上校团长、海南防守总司令部第二路司令部政工主任,后任海南儋县县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任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二十三总队总队长、第一战区司令部点检处副处长等职,先后率兵与日军作战70多次,英勇善战。
陈家炳在1948年就被授陆军少将,后被授予中将,直到1965年才退役。他在台湾是公认的一名穷将军,政府官员都称他为“圣贤将军”。20多年前,陈家炳在台北病逝。
单手飞行击落日机
陈白的二哥陈家焕,又名陈崇文,1910出生,曾官至警备司令部指挥官,获少将军衔。他在国民党空军供职30多年,多次受伤,多次立功,被国民政府授予“空军战斗英雄”称号,先后获西安蒙难奖章一枚、空军纪念奖章多枚,是国民党著名的空军将领之一,1984年在台病逝。在他74年生涯中,最为人们乐道的,是他驾机轰炸日军的传奇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陈家焕飞往杭州基地参加抗日。有一次,他机智巧妙地飞往日本在上海战地进行空袭,给日军重创,后又飞往南昌,轰炸日军停泊在马当要塞的兵舰。
之后,陈家焕多次奉命出击,屡次击毁日军阵营,使得日军狠狈不堪。一次在兰州空战时,他作为大队第一个起飞者,率先击落一架日军轰炸机,因此立了大功被晋升为校级军衔。
给陈白印象最深的也让他最为钦佩的,是陈家焕调往二十九大队当队长后的1944年一次空战。在两架护机来不及一同起飞的情况下,陈家焕独驾主机迅速迎战,在一只手被打断流血不止的情况下,他忍着剧痛,轰下日军轰炸机,并用一只手驾机降落,由此创下世界空军史上的一个神话,得到国际赞誉,后被联合国派人送去印度治疗。
“他是当时全世界公认的空中战斗英雄。”讲到这里,陈白忍不住伸出大拇指,眼睛发亮。
一家4个空军飞行员
陈家共有4个空军飞行员,除了陈家焕,还有他的四弟陈家灼、二儿子陈领群和孙子陈贻微(化名)。比起陈家焕的“空中辉煌史”,陈家灼和陈领群很不幸,分别在刚参加空战和未上战场便遭遇不测,年纪轻轻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陈白的话说,一个“很悲壮”,一个“很可惜”。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家灼被派往广西田东机场当空军飞行员,配合反法西斯的远征军作战。在一次参加缅甸空战时,他与队友联合围攻9架日军轰炸机,壮烈牺牲,年仅22岁。
陈领群是陈家焕四儿一女中的次子,在台湾空军某学校毕业,后当空军飞行员教官,因训练机操纵杆失灵,不幸遇难,年仅24岁。
“四哥去世多年了,我还很想他。”陈白说,陈家灼未结婚,没有留下后人,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后,空军政治部多次到陈家了解相关情况,至今南京空军历史博物馆中还有其头像等展物。
至于陈贻微,陈白说是和平时期的“蓝天骄子”,是在台湾的现役军人,已是中校教官,在台颇有名气。
少将返乡送兄弟裤衩
陈白认为,大哥陈家炳虽被封“圣贤将军”,但二哥陈家焕更圣贤,当然也更穷。“现在想起,我最难忘的是二哥送给我的一条裤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家焕被调往空军司令部当人事科长,由于他廉洁奉公,被特派返琼接收日本投降,参与海口、三亚、黄流等地日本侵略军基地的接收工作。他回海口后,同海南文化名人叶佩高、王德秀一起创办海口大同学校,后改名为匹瑾学校,并用自己的薪俸为学生购置课本,深得社会赞扬。
接收工作顺利结束后,陈家焕自驾一部空军小车,带秘书回文昌文教镇文明村老家探望叔叔。到县城公子桥头时,宪兵扬白旗不让通过,他大发脾气把宪兵骂了一通。宪兵队长急赶现场,见对方派头很大,客气地说要交过桥费。县长接到电话,听到陈家焕的名字,火速赶到,大骂宪兵们有眼不识泰山,命宪兵们道歉,并派人带路护送,全村人敲锣鸣炮迎接。
陈家焕给了叔叔两块大洋,送给陈白等在家乡的五兄弟每人一条帆布裤衩。家人聊天才知道,他本人也就三套正装,其他财物几乎没有。当时,陈家仍然清贫,对于9岁才穿上裤子的陈白,他当时感觉二哥对他们是“礼轻情义重”,“二哥向我父亲汇报连夜炸日军的事,那时13岁的我听入了迷,觉得这故事比什么礼物都珍贵”。
苦难父亲养大10兄弟
“我爷爷生了三个儿子,可大伯和小叔分别在40多岁和30多岁过世,他们的孩子都靠作为老二的我父亲养大。”陈白说,在苦难中长大的父亲,又承担着一个大家庭的重担,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尝遍了人间艰辛和酸甜苦辣。父亲患病,于1957年过世。
堂兄加胞兄共有10兄弟,陈白排行老十,如今健在的只剩三兄弟,均是八旬老人。陈白的四个姐妹均已不在人世,他最想念的是三姐。1942年,三姐从铜鼓岭海边乘船去湛江的路上,被日军的飞机投弹炸死。
1938年日军战机轰炸文昌文教镇时,6岁的陈白在距墟镇二三公里的村口,很清楚地看到飞机飞得很低,黑黑的炮弹直接掉向镇中心。他当时很害怕,三姐紧紧抓住他的手。因三姐的死,陈白对大哥陈家炳、二哥陈家焕横跨琼州海峡、辗转南北痛击日军一直赞赏、钦佩。
陈白说,从他爷辈开始,虽然各自在外闯荡,但老家都在同一个屋檐下。他们10兄弟的后代,有居住在文昌、海口、三亚、陵水的,也有在美国的。“大家感觉,不管谁去了哪,都还是一个家的,真正的家在文昌文教镇文明村。”
陈家过去虽穷,但现在家家富裕,老家的老房子修理得很好,各地人丁也很兴旺,现共有110多人,这个月还有几个孩子要出生,估计不到今年底就会突破120人。“每年大的节假日,包括在美国的二嫂带着儿孙,国内外的家人基本都回到老家相聚,五代同堂,热闹非凡。”陈白说。
特别的抗日英雄家庭
陈白说:“我这海口的一个小家,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我们的大家不仅是抗日英雄之家、文武双全之家、飞行员之家,还是大学生之家呢。”
陈家炳的儿孙包括儿孙媳,除了一个,其余全是大学生。陈家焕的一群儿孙包括重孙,除了三个在读中小学的,其余也均是大学生。陈白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是大学生,四个孙子中有三个大学生。据陈白粗略统计,他家现有36个大学生,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医生、教师、高级工程师等各种职业。
据了解,像陈家一家三代人中,就出了两个将军,4个飞行员,全家还出了近40名大学生,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