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导语: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历史巨变中的一个核心议题,牵涉数亿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根据国际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目前一些较为保守的估计认为,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社会还将有3亿多农村户籍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中国城镇化在改变着个体社会生活的同时,对教育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我国乡村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2016年12月26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这份中国农村教育的“年度体检报告”,综合使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全国12个省份的调研数据和国家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小学与教学点283560所,其中乡村地区有200199所,占全国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70.6%。乡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111420所,占全国小规模学校的87.9%,不足10人的乡村教学点达到3.39万个。
随着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农村寄宿制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镇区+乡村)义务教育寄宿生达到2636.5万人,西部农村地区初中寄宿生比例高达67.1%。与此同时,城镇班级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小学平均班级规模由2011年38.49人下降到2015年的37.72人。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县城大规模学校的基本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了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孩子因为教育质量问题而送孩子到乡镇和县城就读。但是,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表示,城镇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农村生源只可能“缓慢上移”至城镇,加之部分教学点交通情况难以迅速改变,“乡村小规模学校将长期存在,数量甚至还将扩大,乡村小规模学校仍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力量,研究100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小班教学、多科教学、复式教学开展问题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
师资问题也同样突出。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学科教师占比大、专业对口率低,教学压力大,农村小学任教两门及以上学科的教师比例超过一半,小学和初中普遍缺乏“小科”教师,美术和音乐教师尤其紧缺。在备受关注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中,乡村教师仍是弱势群体,高职称比例依然较低、收入较少、工作量大。
教育领域如何应对城镇化新形势
1、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是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性工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是提高人口基本素质的关键,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把增加教育投入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作为重点来抓,作为难点来突破。
2016年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意见》共提出了十项重大改革和发展举措,分别是: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改革控辍保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保障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
应立足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推动、双向推动,合理引导学生进入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培养大工匠打下扎实基础,为个人发展、家庭脱贫提供支撑,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此外,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也是当务之急。各地应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引导优质学校通过兼并、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化中职学校布局。要建立健全分类分专业的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完善中职学校办学标准,全面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资料来源:央视网《教育部: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光明日报《城镇化发展中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