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韩祐为直隶大兴(今北京)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任儋州知州,在知州任上七年,政绩卓著,比如如裁革积弊、兴办教育),被列为儋州名宦,是地方好官。他虽自谦志书“访求未尽,补述少文”,但通过捐俸修复学宫、重建桄榔庵等行动,体现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韩祐为儋州人熟悉的一大原因,还在于他总结了“儋州八景”并创作八景诗,这些诗作当前仍有流传。
《康熙儋州志》以明万历年间曾邦泰所修《儋州志》为蓝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州沈一诚曾初步修纂但未刊行。韩祐于康熙三十九年上任后,着手编纂这一地方志书。
清代古籍《康熙儋州志》,康熙四十三年刊印
《康熙儋州志》之“序言”
《康熙儋州志》分三卷,沿袭《万历儋州志》“天、地、人”三集框架:
卷一:疆域志(含地图)、星野志;
卷二:学校志、秩祀志、选举志、名宦志、黎歧志、乡贤志;
卷三:艺文志(诗文碑记)、外志(杂录)。
我们在舆图中,可以看到清康熙时期儋州地区的村镇,也能看到州城府衙、儒学全图,了解当时儋州的模样。
通过艺文志,又可以看到古人留下的诗文,这是重要的文献资料。
《康熙儋州志》还有下面这些重要资料:
保存了康熙时期儋州全图,标注了300多年前的地名及变迁。如“木堂”(今儋州木棠)、“王武”(今儋州王五)、“安海司”(今儋州海头)等,是研究地名演变的重要史料。
记录明代万历至清初的职官沿革,但因抄录前志时存在错漏(如将武职误编为文职、时间次序混乱)。
因循《万历儋州志》内容过多,对明末清初百年间社会剧变(如朝代更迭、黎汉关系)记载简略,缺乏时代特色。
《康熙儋州志》中的“州署图”
清末学者王云清批评其“虽视前志较详,而志建置,则名缺村庄;志秩官,则目无乡宦;志鳞介,则珠遗大海;志草木,则材弃深山。”遗漏关键社会经济内容。
作为清代儋州唯一刊行的志书,填补了万历志(1598年)至民国志(1936年)间的文献空白,是研究海南西部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书中收录的《重建桄榔庵记》《义学记》等文献,印证了韩祐对东坡文化、地方教育的推动,凸显儋州作为“诗乡歌海”的文脉渊源。可以说,要了解古代儋州的社会形态,就不得不看一下《康熙儋州志》。(撰写:儋州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