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儋州木棠镇铁匠村的铁匠转行做木匠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21 09:55:43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闻名远近的儋州木棠镇铁匠村没有铁匠了!一群专门制作花梨木等手工艺品的工匠替代了当年的铁匠。而铁匠村的变化不仅是铁匠变身工匠,手工业发展迅速,村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态环境走向文明……所有变化得归功于该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上世纪四十年代,儋州市木棠镇北岸李村户户以打铁为生,一个作坊,一个火炉,一把锤子,故名为“铁匠村”。

  李良才,今年46岁,从18岁起,他就跟着父亲以打铁为生,每年正月初三,父子俩就整理好行李,背着行囊,到临高新盈港去打铁,直到过年才回家。

  打铁,是那时铁匠村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仅在临高新盈港就集中了铁匠村上百名铁匠。铁匠村人凭借精湛的技艺,一度闻名整个海南岛。

  不过,上世纪末,受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冲击,铁制品开始实现机械化生产,原始手工制造业开始没落,铁匠村人的手工铁器开始难以为继。

  “从1990年开始,活开始少了,走村串巷招揽生意,也仅能糊口。”打了30多年铁,今年63岁的李国定说,打铁辛苦,又赚不到钱,村里人开始另谋生路。

  铁匠村人,将目光从铁器转向木器。旧作坊里的火炉和锤子不见了,一台打磨机、一把刻刀,铁匠们改行做起了木制工艺品。

  最后,铁匠村人将工艺品的材料定在花梨木上,“这是海南的特色树种,少而珍贵。”李国定和李良才等一批铁匠村人,开始转行做木匠。

  不过,从铁匠改行成木匠并不容易。“周一到周五,大伙儿在村里加工产品,周六吃过早饭,成群结对背上花梨木工艺品,骑上摩托车,赶到海口。”村民李发三告诉记者,300多村民周日就在海口市东湖路摆地摊,叫卖花梨木。

  要想做大,就得抱团,铁匠村党支部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儋州市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提升凝聚力。通过“群众直推、党员直选”的方式,把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头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和年轻人选入村“两委”班子。

  “要让村干部凝聚人心,就要提高信任度。”“致富能人”李运扶被选为新一届村支部书记。他说:“亲兄弟,明算账。过去因管理组织涣散,党群关系紧张,现在我们通过村务公开,把群众关注的各项惠农政策、财务收支计划、收益分配计划等情况一清二楚地进行公示,群众没了意见,村党支部也增强了凝聚力。”

  凝聚了群众,李运扶就开始带领村民“抱团闯市场”。村民们说,李运扶利用他多年从事工艺品生意的资源,为村里跑市场。同时组织成立产业协会,组织村民北上京沪推介产品。

  2010年,儋州市将铁匠村作为“一村一品”示范村进行打造,投入140万元硬化了村道,改善铁匠村交通环境;同时,安排铁匠村工艺能手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对接,学习工艺品设计、市场营销等。这个月底,政府还将组织村民赴巴厘岛木雕村、银器村学习。

  如今,花梨木工艺品,开始在铁匠村扎下根,做到了“户户有作坊、人人有技艺”,产品不仅畅销省内,还远销广州、上海、香港等地,甚至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也有转销。

  像李良才、李发壮这样的作坊,铁匠村已有300多户,吸纳了附近十几个村庄劳动力,从业人员达1800多人,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

  “村里50多名大学生也开始返乡加入花梨木加工行业。”铁匠村委会主任李巨川说,他们给村里带来了新的销售模式。

  今年25岁的李日信,2009年大学毕业就回村里跟家人一起做花梨木工艺品。“我们会通过网络,例如网店、QQ、微博等,来扩大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李日信说,去年他就销售了价值70多万元的花梨木工艺品。

                                             从铁到木,变的不仅是材料  

  从木棠镇驱车几分钟就到了铁匠村。顺着林荫小道,进入村中,一边是一座座散发古朴气息的火山石四合院,另一边是正在修建的一栋栋两三层新楼房。

  木棠镇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种田“只能勉强糊口”,北岸李村人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以打铁为生,并辉煌一时,火山石四合院就是见证。

  可时过境迁,社会的进步逐渐淘汰了手工铁器,铁匠村陷入困难。但铁匠村人勇敢地丢掉了铁锤,拿起刻刀,实现了漂亮转型。

  村里人告诉我们,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该丢的丢,该改的要改”,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勇敢地接受挑战,才能成功。

  转型其实并不容易。从铁器到花梨木工艺品,铁匠村人经过了加工牛角、海铁树、鸡翅木等,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最终他们选择了海南特色树种———花梨木。

  销售,是村里发展工艺品的一大拦路虎。周一到周五,铁匠村村民在村里加工产品,周六吃过早饭,300多名村民骑上摩托车,成群结队背上花梨木工艺品赶到海口。周日,村民们就在位于海口东湖的花鸟家具集市上摆摊叫卖。

  不过,“政府将铁匠村的花梨木工艺品产业引入了快车道。”铁匠村委会主任李巨川告诉记者,儋州市将铁匠村作为“一村一品”进行打造,请来了海南大学教授,将花梨木工艺品作为儋州旅游礼品进行推广,组织村民北上京沪参加展会等等,打开了铁匠村花梨木销售市场。现在的铁匠村每天都有全国各地商家来洽谈生意。

  就像当年家家打铁一样,如今铁匠村家家加工花梨木,2011年该村产值近1亿元!

  从铁制品,到木制品。材料的改变,让铁匠村人的生活也改变了!村里一栋栋新盖的楼房就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