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义薄云天武圣庙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22 09:08:54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武圣庙

  古村易名,古庙新建,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神灵。有着独特象征意义的村庙,既是中华文化的一种香火传承,也是独具精神约束力的乡规民约。昨天,本报拾遗海口乡间古文化小组,由著名文化学者刚峰带队,探访“城中村”竹林村深巷中与西天庙相距不远的武圣庙,既缅怀历史英雄人物关羽的戎马一生,又为海口民众弘扬其仁义忠信的执着而赞叹。

  武圣关羽勇而有义

  西天庙供奉的是海南明朝文人王佐,武圣庙的“主神”则是汉朝内地武将关羽。王佐以“吟绝”留于后世,而关羽可用一个“义”字作其总标签。

  关羽,字云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忠心不二,深受信任。刘备入蜀和夺取汉中后,他分别镇守荆州,和乘势北伐曹魏,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直至公元220年东吴偷袭荆州,其兵败被害。

  《三国志·关羽传》、《蜀记》、《魏氏春秋》等史书,对关羽叱咤风云的传奇一生均有记载。《晋书》、《魏书》等古书对其均有较高评价,称其骁锐、熊虎、绝伦逸群,勇冠三军而“勇而有义”。《三国演义》更是用大量诗文赞其“义薄云天”、“不愧青天”,该书在明代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关羽的忠义形象因此深入民心,各朝都通过兴建关公庙来加强统治,关庙“把遍天下”。

  琼州府于明朝在琼台建立的关帝庙,历经劫难和数朝修建,至今巍然屹立府城关帝巷。伴随着关羽在官方宗教中地位日尊,海南民间关公庙宇文化也日益普及,对其尊称也有“关公”、“关帝”和“武王”、“武圣”等,使之与孔子并肩而立。海南琼北地区乡村建有许多关公庙,尤以竹林村的武圣庙规模和影响最大。

  竹林村在2003年其所在辖区由新华区改为龙华区之前叫关厂坊。武圣庙内有副对联为“关上六庙神显赫,厂坊九街人安宁”,九条街是指该庙所在的义兴街和附近的永兴街、振兴街、同兴街、福兴街、富兴街、章兴街、竹林里和龙江里,而六座庙是指武圣庙和附近的西天庙、北帝庙、粤稽庙(橄榄巴庙)、水府庙和五谷庙(前四座庙尚在)。

  在这片老城区里,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二,因公期而举行堪称海口最热闹的庙会,不是以西庙为主,而是以关帝武庙为主,九街六庙居民都会来该庙参加祭祀活动。看那载着昭君出塞、杨家将等从中原各姓先祖传承过来的历史文化故事的各种花车巡街,庙堂内外画符念咒请神庇护而高高燃起的“行符”香火,听说这种由舞龙舞狮表演助阵的民俗至今有数百年历史,让人不由得感叹,该处民间尊崇关公之风与官方相媲美。

  民众信仰矢志不渝

  据著名文化学者刚峰介绍,他翻阅大量史书考证,关厂坊曾是一个乡村,到清末民初商业繁华,村道变成了街道,村就变成了坊,街坊邻里大都是从事商业生意,居民大部分来自广东、福建。伴随着舟楫往来,从各地云集而来的商贾逐渐在关厂坊一带定居下来。又因联络感情,互相帮助及维护各自利益,许多团体会馆应运而生。清乾隆二十一年,高州、福建等地商人分别在关厂坊建起会馆和庙宇,海南本地商家也设集会场所,如保存下来的云氏会馆便是文昌商人在泰国经商返回海口后所设商会。

  刚峰介绍:“商家多了免不了产生纠结,于是,庙宇文化便产生。商家们在码头边兴建武庙,除了倡导关公的忠义,更是彰显关公的武德予以自保。崇尚关公忠义并倡武德,是许多移民地区形成风俗的主要来源之一!”

  竹林村老人们说,世事几经变幻,到最后成一条主街串连着6个不同性质的庙,特别是到清朝以后,附近一片居民几乎全是生意人,大家崇奉的目光转向共同认可的关公。“有了这庙,大家都会自发地约束,取财有道,不做背弃信义之徒!”

  有人说,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挥别竹林村古巷,想到武圣庙周边众多街巷取名为“义兴街”、“义龙路”等,又想起繁华的都市村庄旺盛的香火,记者不由得感叹,所有关公庙宇,都不亚于穿透岁月闪烁金光的乡规民约,“关公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后人建庙痴心不改

  翻阅共计68本的《海南地方志丛刊》中的所有坛庙志,未能发现竹林村武圣庙是哪年建造,倒是该庙现存的一块石碑上记载称,为清乾隆年代重建,那么距今已近400年。

  在村名和所属行政区名未改换之前,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重建是在1995年9月,庙碑详细记录为:为解决本坊子女上学读书问题,海口市、新华区两级政府决定拆除扩建教学大楼,我坊首事理事会和群众代表力争保护其古迹,业经与区教育局协商取得拨款20万元并得乡亲父老喜捐赞助。将原武圣庙位置相应退28米,由关厂坊首事理事会负责组织筹备再次重建。

  此次重建后,该庙已不再紧临街巷,要穿过小学院门和操场,才能看到该庙的别有洞天。整座庙是带院落的三进,除了左右两侧对称的四个厢房为荣华、富贵、平安、如意等四个园,对联为“继先辈勤奋为上,承祖训读书成风”、“重建新庙,神欣人乐”、“财丁并进,福寿双长”等,其余所有横梁题字和大小门上对联,全是对武圣关羽的历史评价和地位概括等等。

  村里守庙老人说,据祖辈的传述,不管天灾人毁,都要让神有庙,就像人“居有所屋”一样。历次对庙的维修和重建,庙堂建筑基本格局、武圣像的摆放位置,神灵相貌和每年的祀奉仪式等基本保持不变,这让出外经商的华侨“依然如此熟悉亲切”。

  据说,关羽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其手持的重兵器青龙偃月刀,为唐朝才有的穿越时空之物,是后人为塑造其威武形象特意而为。武圣庙中的关羽神像为现代彩塑,红脸长须,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纵使不见庙名和相关文字,也一看即知是有世间罕见眼、眉的“美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