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海南鹦哥岭团队报道引巨大反响 亲历者:采访净化心灵

来源:南国都市报 孙学新 发布日期:2016-04-21 09:22:00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我省通报表彰一批新闻舆论工作优秀作品

   报道鹦哥岭青年团队在全国引巨大反响,《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获特别奖。亲历者:

   新闻“绿钻石”是靠心雕琢成的

   4月20日召开的海南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光明日报》的长篇通讯《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获得新闻舆论工作优秀作品表彰的唯一一件特别奖。座谈会期间,省委书记罗保铭评价说:“《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是近年来海南影响最大、时间最长、成效最好的报道。”

   报道回顾

   鹦哥岭青年团队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2012年4月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报道了27名大学生扎根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乐于奉献、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感人事迹。

   《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充分挖掘背后的故事,详细记录了这27名大学生在当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的择业心路历程,展示了他们在风景如画的鹦哥岭热带雨林区里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

   鹦哥岭青年团队在科研处于一片空白的群山上,忘我地探索新知,获得无穷无尽的灵感;在贫穷落后的黎族村寨,倾情助农致富,找到人生存在的价值。他们的到来,让鹦哥岭有了“站歌”,有了“档案馆”,有了护林员,有了农业示范田……

   这群年轻人甘受清贫、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坚守岗位、着眼长远的崇高追求,扶贫帮困、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勤俭创业、艰苦朴素的思想境界,不仅为全国广大林业工作者树立了榜样,社会各界也纷纷为“鹦哥岭精神”所感动。

   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各界采取各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钦佩之情,掀起了一股“学先进、见行动”的热潮。2012年5月,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青年团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国家林业局专门发文号召全国林业系统向他们学习。

   同年8月21日,海南省委作出了《关于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向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坚守理想、奉献青春”青年团队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省广大青少年向鹦哥岭青年团队学习。

   那一年,鹦哥岭优秀大学生团队事迹报告团受邀在省内外作了几十场报告,场场爆满,众多青年要求加入鹦哥岭团队。以他们为原型创作的青春纪实剧《执着》在北京演出。2013年6月18日晚19:38分,中央电视台《访谈》播出海南鹦哥岭青年团队先进事迹。继而,由中央电视台和海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青春鹦哥岭》在央视九套与观众见面。

 亲历者说

   鹦哥岭采访过程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长篇通讯《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让鹦哥岭这颗海南岛上珍贵的“绿钻石”为更多的人熟知,让扎根深山的27名大学生广为青年朋友景仰。这篇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通讯,出自光明日报海南记者站站长魏月蘅之手。

   魏月蘅曾说,写作这篇报道的过程,就是一块新闻“绿钻石”从偶然发现线索到艰难挖掘“原石”、再到精心设计加工的全过程;就是走基层、写人物的一堂鲜活而经典的新闻实践课。

   她第一次上鹦哥岭时,是去采访青年检察官们的拓展基地的。没想到,见到常驻山中的大学生们后,从聊天中挖到了这条有价值的新闻。于是,从追问他们为何能坚守大山入手,她一点点打开了大学生们的心门。大学生们朴实真挚的话语,也吸引着她一步步走进鹦哥岭的大山深处、黎苗村寨、基层护林点。

   为挖到第一手的鲜活素材,她乘过山间河流断桥下的摆渡小舟,坐过挣扎在泥泞路中的破旧皮卡,走过荆棘遮道、蚂蟥密布的山间小路,更搭过悬崖上“翻滚过山车”般的巡山摩托……

   这一切,让魏月蘅文思泉涌。一篇引发全国关注的新闻作品就此出炉,一种大学生就业的正确价值观得到弘扬,一个青年人追求理想的模范群体走向全国,一颗传播价值极高的新闻“绿钻石”终于成型。

   “在鹦哥岭采访的过程也是净化我自己心灵的过程,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对我是一种激励和鞭策。”魏月蘅说。

   团队动态

   越来越多大学生投身鹦哥岭逐梦青春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刘磊,与鹦哥岭的缘分,始于2007年。那一年,他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在网上找工作时,被一篇管理站老站长周亚东撰写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SWOT分析》所吸引,毅然选择了大山深处的鹦哥岭。

   来到鹦哥岭这个陌生的工作环境,迎接他的是不会说海南话、清淡的海南饮食和热带潮湿气候三大困难,还有爬山、管护、喝酒三道难关。然而,好强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坚定了他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的决心。作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创业者之一,他在此坚守了9年,为推动保护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其中,来到鹦哥岭的第三年,因为长期加班,刘磊左眼基本没有视力了。经过联系,北京同仁医院多次打来电话,催他赶快去做角膜移植手术,但当时他正承担鹦哥岭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如果中断调查工作,将会严重影响数字化保护区建设进程,而且还会拖累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后腿,结果治疗一拖再拖。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他的左眼到现在也没能恢复到正常视力。

   在艰苦的环境中,最让刘磊感到幸福的是,保护环境带来好处后村民的笑容,以及团队通过奉献让许多年轻人对鹦哥岭抱有向往。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血液注入到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年轻人在我们这里居多,大家在一起也是可以一起聊得来。对工作也是非常有干劲。”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科研科工作人员陈沂章说。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保护科工作人员黄卓瑜,是一名海南人,她义不容辞地选择投身鹦哥岭团队。她说:“现在有那么多大学生从全国各地过来,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梦想与青春来到这里,我作为本地人,更要选择这里当成我的终身事业。”

   鹦哥岭青年团队的坚守,推动了鹦哥岭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现在鹦哥岭有了自己的档案馆、护林员。他们也影响着海南,乃至全国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生态林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