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史
茅山祖师白玉蟾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25 17:28:37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丨关闭本页


白玉蟾在南宋时期是个名人。
一个人要是不在朝廷作官,又没有值得炫耀的世家背景,无论哪个朝代要想出名不太容易,要想成为一个大名人更是不易。偏偏白玉蟾既没有世家背 景,也没当过一官半职,却成为南宋时代的一个名人。更叫人惊讶的是,这个从平民堆里脱颖而出成为名人的奇人,竟来自遥远又偏僻的海南岛。作为出身海南岛且惊动朝野四方的名人,白玉蟾要比明代出身海南岛的另一个名人——海瑞早三百年。
白玉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人物,这里在“白玉蟾”前面没有加上头衔,是因为不太好加。从身份上来说,白玉蟾是道士,且还是道教“南宗五祖”中的 五祖,俨然一派宗师。但他的诗词、绘画、书法都是名噪一时,至今仍为上乘之作。细究其生平,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百变奇人”,少年应试,出口成章,且心胸 气派不可一世,可谓是“天才少年”;16岁时“任侠杀人”,离家出岛,远走他乡,隐姓埋名,他尚未成年,就成了一个“逃亡者”;长路漫漫,随身无片纸,落 笔满四方,他是一个诗人,并有诗集传世;一景一物入画,意境高远,尤其是做自画像,几笔神态毕现,他又是一个画家;笔走龙蛇,狂草专胜,他的书法至今为世人称绝,他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书法家;诗忧家国,伏阙陈词,他是一个无官无职的爱国者;云游四海,谈经论道,他是道家五祖中的第五祖,实实在在的得道道士; 思乡时流泪,饮酒时呼朋唤友,他怎么说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一生杯不离手,常常醉游八荒,他是一个本色酒徒;一生颠簸流离,勘破人间冷暖,指点迷津,他又是一位高深的哲人。
白玉蟾是海南人。按照南宋时期的说法,是琼州人士也。在南宋时期的海南岛上竟有如此人物,也能让我们屈指数点那些宋代那些来自京都的贬官流客 的时候,也可以说说本岛出产的人物,说起来,白玉蟾在名人灿如繁星的宋代名人榜上,一点也不逊色,无论是他扑朔迷离的身世,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他的道教理论、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说到海南岛上的历史人物,总感觉有些“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味道,游人到海南岛上可以闻知的历史名人,大多是“外来人”,比如五公祠的哥几 个,比如苏东坡,比如冼夫人。这些名人对海南岛的影响和贡献是应该铭记,尤其是冼夫人、苏东坡,对海南岛文明启蒙和开创都功在千秋。但是,也有的是“借 光”的,比如五公祠里的李鼎,说是流放到海南岛,实际上是今天上岛,明天朝廷的诏书就跟来了,这位宋代的相国大人也就是在海南岛上站了站,也列进海南岛历史名人,有些生拉硬拽了。再比如最近热炒的鉴真老和尚,只是在海上被吹到海南岛上,一次偶然的相遇而已。且这位老和尚对海南本土民众,好像也不大恭敬,在 他记述海南岛上见闻中,就把纹脚胫叫做“雕蹄”,这似乎将土著视作某种动物了。
倒是白玉蟾,远在八百年前,第一个真挚地将海南岛作为自己的故乡,予以那么多的深情和眷恋:家在琼崖万里遥,此身来往似孤舟;夜来梦趁西风去,目断家山空泪流。
这大概是历史上,在诗歌文章中为这座海岛流下的第一行眼泪。
近几年,海南不少有识之士一再提出,要提升海南历史人文,我觉得,功夫要下在这些本土成长的历史人物身上,因为他们身上更体现了海南本土人文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而白玉蟾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位,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个人思想、艺术成就上都值得发掘和传扬的人物,甚至,在我们还没有发见在时间有比白玉蟾更早的历史文化名人之前,可以称之为“海南本土历史文化名人第一人”。
由于长期以来对琼籍人士的轻视和忽略,白玉蟾的身世和生平没有详尽的记载,且多有矛盾,形成了众多的难解之谜。这对我们了解这位奇人更增加了困惑和障碍。
这位奇人一生走过一条崎岖的路,一路留下深深浅浅的谜踪,令人难见其庐山真面貌。至今人们尚未得出定论的白玉蟾生卒年之谜,其何年生?至少有 两种说法,其间竟相差60年,不知生焉知死,生死年月都不知,如何知其人?其母改嫁何地之谜,一说是湛江,一说是澄迈。两者之间隔着琼州海峡,家庭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甚大,焉能不知其少年生活环境?白玉蟾少年应童子科,是中还是没中,说法不一,此事关联其大半生命运,焉能不究?白玉蟾16岁离家出岛,独身一人,受尽人间冷暖,究竟发生了何事?离家出走是求学云游,还是逃亡?其间大不相同,不能不究;白玉蟾成为道家南宗五祖,与其所拜师父陈楠大有干系,甚至 其生平之谜,亦与其师大有关联,何时拜师却是众说纷纭;仕途正科无缘,但当地士绅曾有意向朝廷推荐白玉蟾,却被其婉拒,其原因始末究竟如何?海南儋州儋耳山下曾有座祠庙,相传白玉蟾曾在此地修行,其16岁离家出岛,果真在此修行,是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