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寻找候鸟能人报道十二】“候鸟”肖克凡:建议编写《海南读本》成为官方经典外宣读本
津河畔的作家:《山楂树之恋》编剧
说起肖克凡,人们最初对他的认识或许是他的作品。如《机器》、《生铁开花》、《天津大码头》等。这些饱含着天津卫民风民情的作品曾让不少人对这座海滨城市的过去与今天有了深刻的了解。
今年62岁的肖克凡来自天津,现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
肖克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鼠年》、《原址》、《机器》、《生铁开花》、《天津大码头》等七部,小说集《赌者》、《你为谁守身如玉》、《蓝色鸟》、《爱情刀》等十二部,散文随笔集《镜中的你和我》、《我的少年王朝》,总共一千万字。还有部分影视作品。作品数次在国内获奖。其中长篇小说《机器》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生铁开花》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肖克凡说,作为一名“候鸟”,他深深希望海南的明天更加美好。“我是个文学工作者,从文学没有疆界的意义说,海口乃至海南也是我的文学家园。我愿与同道携手,为美丽海南做些能做的事情”。(肖克凡提供)
国内文学界认为,肖克凡的小说创作开辟了三大题材领域,一是具有文化视界的工业题材;二是近百年间的天津市井人物;三是当代都市生活。这些题材不仅在当代文坛上特色鲜明,其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丰采独具,而且他作品的语言极有创造性。这除了小说中人物语言充满“津味”和极为个性化以外,他的叙述语言往往平中见奇,如《黑色部落》中写女支部书记强玉凤的外貌:“这月她刚到任。三十五岁了没婆家,一身改裁之后颇显合体的蓝工作服,一顶竹编安全帽,一双圆且亮的眼睛。就这些。”这段描写在语言上看上去平平常常,然而却体现了极强的时代特征。另外,肖克凡小说的语言很讲究跳跃和张力,他经常在叙述中夹入一些看上去有些言不及义或意义含混的词句。
其实,多年来,在小说的文体结构上,肖克凡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因此,“无论肖克凡小说中的‘记忆含量’还是‘文化含量’,都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创造”。
也或许是这样,他曾为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编剧。
与海南结缘:这里是仙境
作为一名在海边长大的作家,肖克凡对海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游进新时代》散文中曾写到:“记得小学二年级学校就开设了游泳课。身穿三角泳裤头戴塑料布轧制的泳帽站在浅水区,这是45年前的事情。打从学会游泳我以淡水为主,也有海泳经历”。肖克凡说,对水他有着“不一般的情怀”。
作为一名作家,他曾经到世界各地采风,走过的地方,在岁月中慢慢流淌愈走愈远。然而,这些年来,有一个地方总让他魂牵梦萦——这就是海南。
肖克凡说,海南不仅有海,也有充满着红色军旅的万泉河;不仅有着风景宜人的沙滩,也有壮观的五指山。
大海、山河、阳光……这对肖克凡来说,“简直就是一幅完美的仙境”。
于是,从2013年起,肖克凡每年冬天都来海南,并居住在海口写作,“当北方寒风凛冽的时候,这里依然一派花红柳绿”。这样的环境,总会激发他的灵感,使他在这个海岛上,畅快地写作。
这几年来,他曾经沿海南的高速公路西线与东线环岛采风,并在琼海和定安居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的民情民俗让人有着一种乡土般的亲切”。
虽然“不打算常住海南”,但他“每年冬来住二到三个月。如果有活动,就随时飞来”。
为候鸟建言:“候鸟人才工程”要做到持之以恒
作为一名“候鸟”,肖克凡希望自己及其他候鸟人才能为海南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候鸟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请他们参与文化精品创作,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培养文艺后备人才,从而带动海口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创新。
他认为,海南利用了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资源,吸引多名成就突出、业务精湛,影响广泛的专家学者为“候鸟型人才”,这项工作将近三年时光了。近三年来,以海口文化艺术传播中心为例,总共引进候鸟型人才40人次,专业领域涉及文学、戏剧、电影、美术等方面,分五个批次开展活动,包括专题讲座,文化沙龙,创作指导,采风写生……例如深入海口五条老街、红树林、火山口、文昌卫星城、保亭黎苗山寨的大型采风活动,经海南九家媒体报道产生很大影响,也引起文艺界关注。
肖克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体会到,着力实施候鸟型人才工程,开阔眼界,扩大交流,取长补短,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强硬件建设正是这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基础坚实了,工作也就便于开展了”。
肖克凡说,吸引候鸟人才,海口市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坐落在海口西海岸的“一品天成文学艺术创作基地”,集文学、影视、书画等九大功能,已经成为“候鸟人才”的家园,对国内文艺界人士产生很大吸引力。目前又在筹建文昌影视拍摄基地,在已经拍摄《指尖太阳》《决不姑息》两部电影基础上,正在合作筹拍《水巷口》与《旋风少女》两部电影,“我身为参与电影创作的‘ 候鸟’,真心期待海南成为中国电影的‘好莱坞’。这不仅仅是愿景,因为海南具备这种不可替代的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动性”。
因此,他希望, “候鸟人才工程”要做到持之以恒,一定避免短期行为,注重时间累积效应。尽管候鸟只是定期飞来海南,然而候鸟人才工程则是全年的、全天候的,不分旺季淡季的。只要加强联系保持互动,候鸟人才有可能发挥候鸟的作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建立“候鸟人才”的长效机制和机构,学习政协“界别”经验,以界别方式组织全省候鸟人才不定期的活动,从而实现候鸟人才的专业化作用与智囊作用,人尽其才。
其次,“候鸟人才工程”要打破思维定势启动创新模式,不要认为候鸟人才大多属于退休的老者,很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也可以进入候鸟人才序列。无论省市政府听证会还是各类项目论证会等等活动,都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平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候鸟中老年化是常态,而候鸟年轻化则是发展未来趋势。
希望海南发展:愿意为美丽海南做些事情
肖克凡说,明珠海南非常美丽,虽然目前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但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说:“一个地方的对外宣传非常重要,尤其得天独厚优势的海南。我们常见的宣传材料大多停留在‘旅游指南’层面上。当然这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海南不应当满足于此,必须创新。”
因此,他建议,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编写《海南读本》。这是一本全面介绍海南的大书,包括人文历史、社会经济、民族文化、自然地理、名胜风俗等等,多方面全方位宣传海南。英文版本可以做为官方接待外宾的礼品书籍,中文版本则用于国内宣传,还可以成为海南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起到“知我家乡,爱我海南”的启蒙作用。
另外,“随着海南的发展变化,《海南读本》还可以修订再版,成为长久的官方经典读本。这项工作也可以选择省会城市海口先行先试,先编辑出版《海口读本》。”肖克凡说。
肖克凡说,作为一名“候鸟”,他深深希望海南的明天更加美好。“我是个文学工作者,从文学没有疆界的意义说,海口乃至海南也是我的文学家园。我愿与同道携手,为美丽海南做些能做的事情”。
(南海网海口2月2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孙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