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1、疍家婚庆喜宴,欢声笑语,场面热闹。(资料图片)
2、疍家迎亲婚船
3、亲朋好友各自驾舟赴疍家喜宴
海南文化网: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疍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沿海一带,常年生活于江海之上,以渔业为主,漂泊不定。随着疍家人陆续上岸,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在婚俗中有着很大的体现。
从海上漂至陆地的变迁
由于没有田地,以水为生,疍家形成了一些有别于陆上社会的习俗,在旧时也因此受到陆居族群的排斥与歧视,由此也造就了疍家人在族群内部相互通婚的传统。
对于疍家人内部自互婚配的传统,清乾隆《海丰县志·杂志》就有记载。其中谓疍民姓有七:麦、李、石、徐、苏、钟、梁,士人(即陆上人)“不与通婚”。民国《潮州志》亦谓疍民“惟捕鱼装载以供食,不通士人婚姻。”清光绪《惠州府志》也记载疍民“语言与土人微异,土人不与结婚。近亦有土著视平民间与下户通婚者,然亦鲜矣。”迄至民国时期,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才开始有部分陆上的贫苦青年下海捕鱼而入赘疍船,方打破陆上人不与疍家人通婚的陋俗,但依然少有陆上女子嫁给疍家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疍家人逐渐迁往陆地,融入陆地汉人的生活,这种婚姻的禁锢也被打破。如今,疍家的年轻人们也早就享有了自由的婚恋。
有女未嫁船尾摆盆花
“以前男的看上哪个女孩子,就要托媒婆去上门说媒。有时候说媒要说上一两年才能成婚的。”在三亚市南边海路的一栋民房里,77岁的梁云志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代疍家人的婚事。
青年男女的婚姻往往由父母做主,自己不能自主择偶。海上疍家常常在船尾放置一盆花或草,放花意喻家中有女未嫁,放草表喻意家中有男未婚,以此招来媒人撮合婚事。据清人屈大均《广州新语》记载:男女成年后,疍家人在船头放置一盆花传递通婚信息,“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约。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其女大者曰鱼妹,小曰蚬妹。鱼大而蚬小,故姊曰鱼,而妹曰蚬云。”
“我娶我老婆的时候,通过媒婆去女方家沟通。她母亲当时说要等到姑娘18岁才出嫁,等到姑娘18岁了,又说要等她家里的哥哥结婚了才能出嫁,这样来来去去就拖了两年才等到我老婆。”梁云志笑着说。
媒婆在疍家人的婚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中间人角色。若男方想要娶女方,则需要找媒婆上女方家说媒,包括与女方家长商讨彩礼、结婚时间等事务。而在现今疍家人的婚事中,虽然媒婆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依然有一些遵循传统的家庭会需要她们。“现在的人结婚,也还是需要找媒婆到女方家去商量彩礼之类的事情。”梁云志说。
狂欢婚礼闹上三天三夜
“以前我们结婚可热闹了,要闹上三天三夜才行。”回忆起自己当初婚礼的场面,梁云志露出了笑容。
疍家人的婚礼十分隆重。结婚前两天,男方的嫂子、婶婶等人乘坐装扮一新的小船“送饼”到女方家,所送礼品除了饼干糕点外,槟榔、白酒和一些首饰是必不可少的。送饼当天,一艘花船专门负责敲锣打鼓吹奏乐器,一路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另外一艘花船则负责运送分筐而装的糕点、槟榔、白酒和首饰。根据礼俗,这艘船必须乘坐8个人,4人分坐船头两侧。
送饼两天后就是男方上门迎娶新娘的日子。根据算命先生挑选的良辰,男方请来的媒人和自家嫂子鸡鸣时分就划着小船,带着一些糕点、蜡烛、米酒和香火过来接亲。
疍家人有“哭嫁”习俗——新娘先“以唱代哭”向亲朋好友回忆身世经历表达感恩之情,动情之处便情不自禁哭出声来。出于对家人的眷恋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心,新娘会在“哭嫁”中告诉自己的弟妹要好好照顾父母长辈。女方的婶婶或嫂子也在哭声中回劝新娘不要惦念娘家,嫁过去后要好好侍奉公婆和丈夫,过好自己的日子。
“当时还是解放前,我们都还住在船上。婚礼都是在船上举行的。”梁云志说,为了准备婚礼,家人会将很多艘渔船联成一排,妆点一新,张灯结彩。人们还会在船上搭起大棚,用木板铺平船舱,以便让参加婚礼的客人们席地而坐。
“当时结婚,男的头上戴顶小帽子,帽子上左右两边各竖着插上金钗,肩上斜挎着红布。新娘则带着头巾和头钗,很漂亮。”梁云志说,当接新娘的小船到达男方家的船后,新娘在跨上婆家船只时,新郎会站在船沿,手拿一把扇子轻轻敲打新娘的脑袋三次,之后,女方便正式踏入婆家。
新娘上船后,新人们便开始拜祭祖宗和海神,以及一一跪拜家中的长辈,亲手为长辈们献上茶水。这期间,咸水歌是少不了的。
“新娘会唱着歌问长辈喝的茶水甜不甜,有没有甜到心里。长辈们则唱歌教导新娘如何持家。”梁云志说,在疍家人的婚礼上,歌声几乎从未中断过,“在婚礼上,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对歌。一首歌唱完接着下一首,一共唱下来得有一两百首咸水歌。唱完了,大家就吃饭,吃完饭,又接着唱。晚上吃完宵夜后,就一直唱到凌晨三四点。唱到三天三夜才散。”在海上举行的婚礼,也会吸引来一些摇着船唱着歌来凑热闹的外人,即便不认识,热情的主人也会给这些陌生的客人分散烟酒和糕饼。
“作女功夫要学齐,在家之时听从父母使,出嫁从夫脾性要减低,罗字丢抛无要四字仔,扶起和顺守罗维……”“大海茫茫有一条白沙街,打迈石边变一条街。手臂伸开流隔界,姻缘注定水流迈……”在梁云志的客厅里,这位老人用高亢的歌声为我们重现了当年宾客放歌婚礼的场景。在老人收藏的厚厚的咸水歌歌本中,有上百首歌都是当年婚礼上的歌曲。作为疍家调的省级传承人,对于这些歌曲,梁云志烂熟于心。
在持续了三天三夜的狂欢后,婚礼才算结束。此时,新娘的母亲会摇着船过来将女儿接回娘家过上两天,待新娘祭拜过家中的祖宗后,便又回到婆家,正式开始新的生活。
“过去结婚很累,但是也很开心。现在就变很多啦。”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曾经如狂欢节般的疍家婚礼,也逐渐被简化。梁云志说,现今的婚礼大都在酒店里举行,虽然在婚礼上,还有少数中老年人会唱起咸水歌,但终究已不如从前热闹。(根据海南日报记者符王润报道稿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