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海南文化网
咨询热线:0898-68521012
投稿邮箱:303771529@qq.com
公司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贤濂路58号楠滨华庭项目商铺北区C栋商场3层夹307-308
Copyright © 2016 wh0898.com 琼ICP备16000209号-2
魅力海南:海口市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海、陆、空交通的枢纽,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城市。由于它位于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侧,地当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为海口。
海口正在努力打造成为一座“四宜三养”——“宜居、宜业、宜学、宜游” 、“美丽风光养眼、良好生态养身、幸福感受养心”的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是一个品位城市的魅力所在,它注重城市综合质量,注重城市文化品格,凸显了“把海口建设成人民幸福家园”的终极追求。
数说
2012年5月1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海口公共交通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三位。
2013年2月6日,海口举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通报,自1989年国家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来,海口环境空气质量连续23年保持优良水平。
2013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3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海口在中国宜居城市排名中名列第八。
2013年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指出,2013年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拉萨、南京、海口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居前三位。
2014年3月11日,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及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播出,海口位列中国幸福城市二十强之首。
2014年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海口名列“宜居城市”第三名。
2014年8月27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发布国内首个《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报告》,海口以得分54.6分,排名第9,归为“适宜步行”城市。
2014年12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和央广新媒体共同主办的“绿色发展指数系列报告发布会”上,100个测评城市中,海口排名绿色发展水平第一。
海口市概况
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位于海南岛北部,东与文昌相邻,南与定安接壤,西接澄迈,北濒琼州海峡,土地面积2304.8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7.11万人,户籍人口163.23万人,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县级区,辖22 个镇、21个街道办事处、159 个居委会、248 个村委会。海口海岸线长136.23 公里,海域面积830 平方公里。南渡江流经境内,长75 公里,流域面积1300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 亿立方米。主要矿产有煤、硅藻土、泥碳、粘土、高岭土、铝土矿等。生态保护良好,空气清新,椰风海韵,四季长春,是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海口开埠于宋末元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人文景观有五公祠、海瑞墓园、秀英古炮台、丘浚墓园、琼台书院、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等,主要自然景观有热带植物博览园、东山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东寨港红树林、石山火山口世界地质公园、西海岸带状公园、金牛岭公园、万绿园、人民公园等。老城区内有5 条骑楼建筑老街,形成独特的骑楼文化,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地区和国际航线111 条,与国内外75 个城市通航。粤海铁路在海口渡海与全国铁路网连成一体,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海口港可通达国内沿海沿江各主要城市。2011年海口市先后与法国阿雅克肖市、德国罗斯托克市结好,国际友好城市增至26个。海口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同胞近50 万人,归侨侨眷约30 万人。
【历史沿革】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领16县,海口地属珠崖郡玳瑁县。两郡裁撤后海南建置时设时废,至梁朝大同年间(535年~545年)在儋耳郡废地置崖州,海口地属崖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属琼山县。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称海口浦,意为南渡江入海口处的一块浦滩之地,“海口”一名始于此。明洪武三年(1374年)称海口都。元明清三代至民国初期,海口未有建制,地属琼山县。1912年,置海口镇。1926 年12月9日,海口从琼山县分出设市(县级),称海口市政厅,属广东省。1929年8月,改为市政局。1931年2月,撤销海口市,复称海口镇,隶属琼山县。1949年,设海口市市政筹备处。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市政筹备处消亡。1950年6月1日,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为广东省辖市(地级)。1958年12月,琼山县并入海口市;1959年10月,琼山县恢复,海口改为县级市。1975年11月22日,升为广东省地级市。1983年降为县级市。198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升为广东省辖地级市。1988年4月13日,设立海南省,海口市定为海南省省会。1990年11月,经民政部批准,设立振东、新华、秀英3个市辖区(县级)。2002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琼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域组成新海口市,设立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市辖区(县级),海口市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位置与面积】海口市位于东经110°07′22″~110°42′32″,北纬19°31′32″~20°04′52″。地处海南岛北部,临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隔海相望。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地形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2米)、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米)、甲子镇境内的日晒岭(171米)、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米)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总面积3134.8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海口市分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共22个镇、21个街道办事处、159个社区居委会、248个村民委员会、2765个经济社(村民小组),以及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其中,秀英区辖秀英、海秀2个街道办事处,长流、西秀、海秀、石山、永兴、东山6个镇,共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0个村民委员会;龙华区辖中山、滨海、大同、金贸、金宇、海垦6个街道办事处,城西、龙桥、龙泉、新坡、遵谭5个镇,共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4个村民委员会;琼山区辖国兴、府城、滨江、凤翔4个街道办事处,龙塘、云龙、红旗、旧州、三门坡、甲子、大坡7个镇,红明、东昌、岭脚、中税4个农场和新民林场,共2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1个村民委员会;美兰区辖白龙、白沙、博爱、海甸、蓝天、海府路、人民路、新埠、和平南9个街道办事处,灵山、美兰、三江、大致坡4个镇,桂林洋、三江2个农场,共5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3个村民委员会。
【环境与资源】地貌、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呈较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
土壤主要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幼龄砖红壤、沙页岩砖红壤、带状潮沙泥、滨海沙土。土壤土种共8个土类,12个亚类,43个土属,110个土种。
气候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 0C,最高平均气温28 0C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 0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816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
水文海口自产水资源总量19.0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折合地表径流深为830毫米。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公里,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海口市主要河流有17条,其中南渡江水系7条,南渡江干流从海口市西南部东山镇流入境内,穿过中部,于北部入海,出海口段从西向东主要分流有海甸溪、横沟河、潭览河、迈雅河和道孟溪。支流有铁炉溪、三十六曲溪、鸭尾溪、昌旺溪(南面溪)、美舍河和响水河;独流入海的有9条,分别为演洲河、五源河、荣山河、演丰东河、演丰西河、罗雅河、芙蓉河、龙昆沟和秀英沟,另外有白石溪流从文昌市境内出海。境内还有凤谭、铁炉、东湖、风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总库容量15000多万立方米。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潜水含水层以南渡江三角洲潜水和玄武岩孔隙裂隙潜水为主,分布范围分别近800平方公里、400平方公里,水位单位涌水量分别可达14.6升/秒、30升/秒。地下承压水处于雷琼盆地,含水总厚度达200米~350米,老海口、秀英两段可采量共27万立方米/昼夜。地下热矿泉水处于琼北自流水盆地东北部新生代厚层,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海域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23公里。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浅海盐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60米~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上百平方公里。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岸带沙细洁白,有假日海滩、西秀海滩、粤海铁路通道南站码头海滩、白沙门海滩、东寨港海滨海滩、桂林洋海滩等海滨风景区和游乐区。港湾与近海还有少许岛礁和潮滩。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轻浪平,有多处较为适宜的傍岸泳区。
植物处在全国橡胶、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区,拥有林地9.58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42%。地上有野生植物1980种,其中海南特有的40多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苏铁、坡垒、海南黄花梨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黄檀、粗榧、土沉香、见血封喉等10多种。乔、灌木180多种,其中80多种属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诸如橡胶、椰子、棕榈、龙眼、荔枝、菠萝密、咖啡、黄皮、莲雾、胡椒、槟榔等。药用植物1200多种,其中较著名的有巴戟、益智、砂仁等。
动物境内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199种,其中红胸角雉、山鹧鸪、海南虎鳽(jian)等5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名录的有蟒蛇、唐鱼、海南山鹧鸪等13种。海洋资源相当丰富,有800多平方千米的海域,大部分是海湾滩涂,通过琼州海峡连接五湖四海,有利于发展海上运输、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海洋渔业资源主要有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其中鱼类有100多种,常见且质优的鱼类有马鲛鱼、黄花鱼、西刀鱼、石斑鱼、海鲤鱼等;虾类有斑节对虾、沙虾、青虾等;蟹类有锯缘青蟹、小蟹、花蟹、膏蟹、梭子蟹等;贝类有泥蚶、毛蚶、牡蛎、鲍鱼等。此外还有海蜇、沙虫、海马等海洋生物。海洋植物资源主要有海藻类、江篱和红树林等。
矿产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20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褐煤、低热值油页岩(油炭质页岩)、泥炭等5种;金属矿产有铝土矿、钴土矿、褐铁矿等3种;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土、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硅藻土、膨润土、沸石、浮石、建筑用玄武岩、建筑用砂等9种;水气矿产有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地下水等3种。具备明显优势和开发潜力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饮用天然矿泉水、地热水、地下水,以及建筑大宗用的河砂、玄武岩石材、砖瓦粘土等;比较重要的矿产资源有钴土矿、铝土矿、褐煤、低热值油炭质页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地热资源丰富,地热田控制面积约4平方公里,分布在350米~700米深度内,水温39.5℃~49℃,矿化度1克/升~2.3克/升。
【旅游资源】海口市傍江临海,环境优美,拥有集自然风光、热带生物、文化古迹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热带海岛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是一个休闲城市、港湾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温泉海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全长131公里的海岸线,沙滩宽阔且坡度小,沙细洁白,多数沙滩岸边绿树成荫,临沙岸海面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是迷人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的理想之地。在东寨港红树林风景区,区内有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州大地震时陷下海底的72个村庄遗址,称为“海底村庄”;港区内生长成片的红树林,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小船游弋其中,观树、观鱼、观鸟,趣味盎然。海口市拥有被联合国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休眼火山,也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火山之一。老城内有5条骑楼建筑老街,形成独特的骑楼文化,200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会展业、游轮游艇业、高尔夫球业三大引擎将助推海口未来旅游发展。
【历史古迹及旅游景点】海口较为知名的历史古迹景点有:始建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的古代军事遗址——明代海南卫所在地城门楼的府城鼓楼,为纪念明代琼籍名贤王佐而建于1567年的西天庙,为纪念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名人冼英而始建于1602年的新坡冼太夫人庙,为纪念明代琼籍清官海瑞而始建于1589年的海瑞墓园,为传播文化、培养海南子弟而始建于1710年的琼台书院,为纪念被贬谪来海南岛、传播文化推动海南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唐代名臣李德裕和宋代名臣李纲、李光、胡铨、赵鼎而始建于1889年的“五公祠”,为抵御外侮而于1891年建成、与天津大沽口、上海吴凇口、广州虎门炮台并称中国清末四大炮台的秀英炮台等历史古迹;有始建于1919年的中共琼崖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冯白驹出生地的冯白驹故居,有1926年6月召开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始建于1926年的中山纪念堂,为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牺牲的2万多名烈士而建于1951年的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纪念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琼崖红军改编为抗日独立队而始建于1952年的云龙改编旧址,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作战英雄烈士而建于1957年的金牛岭烈士陵园,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赴琼指导武装斗争而英勇就义的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李硕勋而建于1986年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等革命纪念地,此外还有琼州大地震遗址(海底村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东山热带动植物园、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西海岸带状公园、观澜湖、万绿园、热带森林博览园以及乡村主题公园等。2007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海口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树】市树——椰子树。1987年7月,海口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市民呼吁和代表建议,作出以椰子树为市树的决议。椰子树象征着海口市人民坚毅、自信、奋进、求实、奉献的高尚品质,认同椰风海韵、阳光沙滩是热带海岛滨海城市——海口的地方特色。
凭借良好空气和适宜房价等因素,海口紧随珠海和香港,在中国两岸四地289座城市宜居度排名中位列第三……
宜居海口,一座城市的胜利
“城市是诞生奇迹之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是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城市的未来就是人类的未来。”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顶尖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他的畅销书《城市的胜利》中写道。
然而,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奇高、水源污染等“城市病”的蔓延,让世界很多城市与“宜居”渐行渐远,让人类的未来蒙上雾霾。
2014年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对中国两岸四地289座城市的比较中,海口名列“宜居城市”第三名,第一、二名分别为珠海和香港。
这既是学界对海口“四宜三养”(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养眼、养身、养心)城市定位和建设管理成就的肯定,也是海口城市价值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次全新发现。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宜居品质,擦亮宜居招牌,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目标为追求,实现城市让百姓生活得更美好,则是正处发展关键期的海口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点赞无与伦比的城市价值
新发现海口已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打响了宜居品牌
为了让儿子在一个没有雾霾、无需口罩的地方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云婕决定卖掉北京的房子,举家从京都迁到海口生活。
今年母亲节,《海南日报》一则图片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母爱的背后,则是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怎样的环境才是我们对生活的向往?
对于生活,现代人喜欢居住在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这样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即“城市”。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雾霾和高房价。这两大难题使宜居城市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受不了沙尘暴和干燥,4年大学结束后,我带着逃离的心情离开北京回到海口。18年过去了,每当听到留在北京的同学们抱怨雾霾时,我总是庆幸自己的选择。”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如今在海口从事证券研究的证券分析师林天雄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杰博士表示,理想的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以人为本是指作为居民栖息之地的城市,是最大化确保全体市民个体创造和分享幸福与发展成果的出发地和落脚地。在理想的宜居城市里,市民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生活幸福、素质文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有良好的供给,确保大多数居民便捷、舒适地享用。
“我们从人口素质、生活条件、政府投入及气候环境四个方面共选取10个核心指标来衡量宜居城市竞争力。”杨杰介绍。
“如果说过去人们追求宜居,重在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福利,那么今天格外看重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身体健康。可以说经历了一个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发展的规律,最终都要回到以人为本。”海南大学教授章汝先认为。
其实早在2010年,海口就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将“宜居”放在了第一位。2012年海口落实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时,提出要建设成“美丽风光养眼,良好生态养身,幸福感受养心”最佳人居地。
随后,海口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四宜三养”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均围绕这个目标努力。
2013年5月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人如今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第二大海外买家,但现在中国人已经逐渐从纯粹的投资转向享受,下一站中国人很有可能就近选择珠海、海口、台北、香港等城市购置二套房。报道说,海口“这个海南岛北部的城市,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追踪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经常排名第一。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海口每平方米的房价为8700元人民币。”
2014年5月,《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公布海口名列中国两岸四地289个城市“宜居城市”第三。
这表明,海口已经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打响了“宜居”的品牌,这个品牌的价值无与伦比。
背后
空气质量排名让海口脱颖而出,风光背后是海口对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
跑赢与“城市病”的比赛
“国内南方某著名旅游城市,数年前空气质量排名一直处于前十强。由于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两年不仅被淘汰出前十强,且发现其环境修复代价远高于之前的经济收益。”海口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陈超举了一个例子。
2013年1月1日起,国家环保部采用新空气质量标准,每月发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知情,让城市管理者警惕,让污染的环境得到治理,让城市之间展开环保竞争。
正是这份定期排名,使海口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脱颖而出,近两年频频以正面形象亮相国内媒体。风光的背后,是海口对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资源保护的不懈努力。
低能耗控制与工业经济增长赛跑
“海口龙华路、海德路上的几家工厂都不见了,是倒闭了吗?”海口市民黄芮问。
“海口没有工业,当然空气好。”60多岁的“候鸟”李莹兰一直错误地认为。
事实上,海口仅医药产业就已是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为何大多数居住在海口的人们仍误认为,海口没有工业?
海口科工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多年来,海口本着“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西部转移”的指导思想,工业布局选择在城市西北、西南部港口、高速交通便利的地方。而海南岛常年吹东南风,工业园都集中在西南,上马的项目又都低能耗。因此,一不留意,市民们几乎感受不到这个庞大产业的存在。
海口没有采暖季节,但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1996年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功能区划分为自然保护、居住与商业、工业三类区划,但海口将第三类工业区划到二类区,不设三类区。”陈超表示,这种两类分法比全国提前10多年。进入21世纪后,海口该项标准的执行变得更为严格。
2003年,海口市政府发布《关于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通告》,率先全国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新建项目禁止使用煤,老企业推行“煤改气”和“油改气”。2005年年末,海口217家企业全部完成燃煤、燃油锅炉改造,改烧燃气锅炉,连酒店都不再烧锅炉了。
至此,海口的煤烟型污染得到根治,空气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合理的能源结构为后来保持一流环境空气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凡企业进入海口,都有一道“绿色门槛”在把关。
海口科工信局发言人认为,处理好工业经济增长与低能耗控制的关系,海口就把握住了工业、经济、环保三者之间的平衡。
尾气控制与机动车增长赛跑
与国内城市一样,近10年是海口机动车快速增长的10年。截至2013年底,海口机动车保有量48万辆,汽车近40万辆。
2011年,海口与南开大学合作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其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尘、城市扬尘是海口大气颗粒物首要来源,其中春季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率为35%;冬季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率为29.8%。
“十多年前,海口满大街跑的公交车都是私人承包的中巴车,只需路边招招手,一个紧急刹车就把客人拽上,然后司机一脚油门,中巴车屁股冒着黑烟继续往前冲。”市民钟文峰说,现在海口的公交系统、设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海口对机动车尾气的综合整治,首先在于竭力调整公交车辆结构,和全面改造出租汽车使用清洁能源。目前海口公共交通车辆中,节能与新能源占比超过了90%。
“我们无法制止市民买车,也不能阻止自驾游汽车海口登岛,但可以改善公交系统,科学布局交通线路,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海口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宋延巍表示。
修建越来越多的慢道,使骑行客成为了海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临江不占江,靠海不霸海”的慢道理念,串起了海口各处的自然生态资源,增添了市民锻炼与休闲生活渠道,也间接控制了汽车尾气。
此外,海口还致力于高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发放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加快推进全市民营加油站和油罐车企业油气改造回收,严格新车注册和外地转入车辆的环保查验等。
空气质量监测与雾霾远距离输送赛跑
每到冬春两季,海南岛的风向有时不再从南海而来,一旦吹起北风或东北风,海口就可能遭遇内地雾霾远距离输送的威胁。
1997年底,海口安排专项资金,引进具有上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TEK仪器,分别在海南大学、省人民医院秀英留医部、龙华路环保大楼、海南师范学院和东寨港红树林国家保护区(背景点)建立了由5个子站、一个中心站组成的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
2014年5月,海口新建成的石山、桂林洋两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顺利通过验收,并被纳为省空气质量控制点位。至此,海口已建成7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其中国控点位5个,省控点位2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海口实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满足公众对环境知情权;另一方面,环保、气象部门就此展开空气质量预报研究合作。
“优质的空气质量从数据上反映给公众,同时也是海口宜居的宣传工具。”宋延巍认为。
2011年,与南开大学联合开展海口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2012年,与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环境空气质量PM2.5一级优达标对策研究;2013年,组织开展海口市二氧化氮和臭氧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海口不满足天赐禀赋,用科学的态度精心保护环境与空气质量。
方向
宜居品牌如何擦亮从生态文化旅游发力为宜居城市锦上添花
“宜居”如同推开了海口的一扇窗,让人们换了角度发现其价值。正处发展关键期的海口,“宜居”之后要追求“宜业、宜学、宜游”,臻达“养眼、养身、养心”境界。借力“宜居”品牌,海口下一步怎么走?
“对海口而言,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利用‘宜居’做品牌,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海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健生认为,围绕“宜居”建设城市,可能进一步改变海口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盘活海口宜居资源
“城市宜居性就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本源。”海口市规划局总工程师林尤干认为。
《海口市总体规划(2005-2020)》对海口定位“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居”二字赫然在列。
经过本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海口主城区规模已经扩大不止一倍。从今天的国土空间上看,海口城市北、西面朝大海,由南至东分布有火山口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红树林保护区等,生态资源一流。多中心组团,共同呵护城市。
从海口的五级城镇化体系规划看,主城区-卫星城-生态乐居小镇-新型农村社区-美丽村庄,科学布局。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镇,演丰乐居小镇已初具雏形。
生态是宜居海口的最大资源。南部,16.5公里生态绿带夹在椰海大道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石漠荒山变成了湿地公园和高端旅游目的地;东部,红树林湿地系统的生态红线范围由5万亩扩至12万亩,用立法的方式将其保护;城市管理尤其重视水体面积、河道宽度、绿带宽度、山体禁建线。
历史文化是海口的根。骑楼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保护、火山古村落的修旧如旧,海口的城市发展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历史和乡愁的集体记忆。
宜游又宜居是旅游的升级版。海口借力“温泉海岸”、“火山奇观”和“海上森林”三大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为打造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生活舒适、社会和谐的宜居城市锦上添花。
人民幸福家园的终极追求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国外宜居城市的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认为宜居城市追求的不仅是当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更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对生活舒适性的愿望也很强烈;重视居民参与城市发展的决策,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高低;关注邻里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包容性等人文文化方面。
分析海口“四宜”,“宜居”龙头带出的是就业、教育、旅游,即民生内涵与产业发展方向。这与2005年被英国《经济学家》宜居城市评比排名中名列前茅的温哥华、维也纳、新加坡和西雅图四个城市不谋而合。
海口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廖小平认为,“宜居海口未来方向是,立足本土、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新时期城市特色文化,为人居环境注入个性化的精神内涵。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才具有吸引力,才能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