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黎苗文化助推海南特色游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日期:2017-04-07 08:50:57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2017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琼中主会场活动4月1日晚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月三广场落下帷幕。节日期间,来自各地的嘉宾朋友与琼中人民一起欢庆佳节。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体验民俗·黎苗文艺大联欢、红色印记文化体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俗趣味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每年的“三月三”,可以说是海南人民最盛大的狂欢节。海南人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欢庆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全民狂欢的场面具有震撼力,那种发自百姓内心的激情也足以感染驻足参与的每一位游客。这场盛宴以黎、苗族人数尤为众多的琼中、白沙最为隆重,每逢农历三月初一,琼中县就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全县10个乡镇、571个自然村,13万黎族苗族同胞,超过80%的男女老少穿上少数民族美装,戴上民族风情挂饰,怀揣最美的祝福和期许,一齐涌向县城营根镇。而营根镇从初二下午开始,便人山人海,初三更是水泄不通。

  今年的“三月三”,在琼中主会场开幕式暨主题文艺晚会隆重上演中拉开帷幕。主题文艺晚会、黎苗文化旅游节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及民俗趣味体育活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民族特色商品及美食一条街、体验民俗·黎苗文艺大联欢、红色印记文化体验活动、万人竹竿舞广场大联欢、海南黎族苗族服饰设计展示和颁奖典礼、黎族文化论坛、黎学丛书发行仪式、“山盟海誓,情定合老”黎苗传统婚俗庆典等多项精彩活动扎堆登场,吸引了众多本地群众及海南省内外游客汇聚琼中共庆“三月三”。

  相约琼中情定合老

  三四月的琼中,暖暖的春意已经在山间枝头荡漾。本次“相约琼中缘聚合老”三月三黎苗风情相亲交友大会打破传统的相亲模式,别具匠心地将交友、婚恋、旅游观光融于一体,让相亲变成一次春时乡野的旅行,让琼中的长天阔水来见证那可遇不可求的美好爱情。

  海南省各地共有96位单身男女参加了相亲活动,参加该活动的还有几位外国朋友。本次活动共招募到160名男女嘉宾,他们来自海南、广州、江西、江苏、甘肃、黑龙江,其中还包括3名外国友人,涵盖公务员、医疗、教育等各大优质职系,年龄多集中在24~30岁之间。

  在参观了红色景点——白沙起义纪念园后,众人乘车抵达合老村。跨过合老村的爱情门,携手游览桃花园,玩过劲爆兔子舞、恋爱节拍、杯水传情、缘来是你等一系列精彩的游戏后,男女嘉宾的情愫也悄然生发,争相在“真爱速配”环节互表心意。作为2017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主体活动之一,浓郁的黎苗风情也为本次相亲大会增添一份魅力。

  活动当天,男女嘉宾们不仅能欣赏到黎苗风情的婚俗展,品尝到山兰酒等原生态的黎苗美食,还可享受到一场黎歌苗舞狂欢趴。在合老村,近千名黎族、苗族村民从四处赶来,冒着蒙蒙细雨参加了相亲活动。能歌善舞的黎族苗族村民还在相亲会上表演了传统的民族舞蹈、歌曲。许多当地村民在现场纷纷报名,表示参加相亲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闹。陌生的男女通过相亲成为朋友,甚至喜结良缘,在网络发达的当下,传统的方式并没有被抛弃,反而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文旅融合推热特色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窗口。近年来,琼中创建了“奔格内”“天上什寒”“富美乡村”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又有“三月三”的嘉年华氛围,为文化与旅游牵手准备了条件。

  琼中通过打造“奔格内”乡村旅游,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传统节日“三月三”,举办文化旅游节活动,提升琼中文化旅游品质,着力让文化与旅游在大型节庆中多元共生,形成文化品牌。

  如今,琼中社会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实现“比翼齐飞”,一首“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黎族苗族交响乐”在琼中大地上奏响。借助“三月三”,琼中举办婚俗体验、桑葚采摘、歌舞晚会、武林大会、山地自行车赛、黎母文化祭典等系列活动,带动旅游经济发展。据悉,琼中在今年的“三月三”,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方式,深入挖掘琼中旅游文化资源,创新旅游模式,打造琼中四季有特色、四季皆宜游的“奔格内”旅游文化品牌。

  据介绍,今年琼中以“情醉三月三·黎苗琼中游”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为3月19日至4月21日,活动设有探寻黎锦苗绣·桑葚采摘之旅、琼中三月三文化旅游节“醉美琼中”黎苗歌舞主题晚会、三月三黎苗青年民歌大奖赛、黎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醉美琼中·爱在三月三”相亲记、三月三黎苗广场大联欢、“奔格内”乡村休闲游系列、“奔格内杯”琼中山地自行车赛、奔格内·黎母山——房车露营大会、黎母诞辰民间活动、琼中武林大会表演赛等20项亮点纷呈的精彩活动。

  据统计,2015年,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期间,该县共接待游客约10.52万人次,旅游带来直接收入超过2200万元。2016年黎苗文化节期间,该县共接待游客17.26万人次,旅游收入6707.85万元。

  深度挖掘黎苗文化精华

  3月31日,第二届黎族文化论坛在琼中如约举行。本届论坛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海南省民族学会承办,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配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出版社、中南民族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博物馆、海南森祺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出席论坛或为论坛提供学术文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交流也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出席论坛的中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孙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10多位专家,就黎学学科建设、黎族革命斗争史、黎族习惯法、黎族文身、黎族语言、黎族音乐、黎族婚姻等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本次论坛有三大特点。一是层次高。本届黎族文化论坛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多名省级领导光临论坛,众多资深研究黎学的专家出席并撰写文章,数十篇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二是出席或报名参加论坛的人数多、单位多,提交的论文多。报名参加专家有100多名,共收到学术文章67篇,设计范围广泛。三是文章有深度,有新观点、新材料、新视野。研究者们将黎族文化放在“一带一路”、生态保护、全域旅游、信息化、城镇化等大背景下思考与研究,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

  此外,为了让黎学研究发挥好充实民族文化研究的作用,本届论坛也向广大黎学研究者发出倡议。

  首先是要勇于填补黎学研究的空白和薄弱环节。与汉学、藏学等显学学科相比,黎学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黎族体质人类学研究不多,几乎是空白。加大对黎族通史的研究,特别是黎族与海南岛早期文明的关系,以便理清黎族发展的基本脉络。加大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如黎族性格、风俗与黎族经济社会发展,黎族传统文化与全域旅游,黎族文化适应性与外出务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次是走进千家万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回望民族学和黎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那些能够成为传世的、有影响力的民族学著作,几乎都是田野调查的结晶。论坛建议学者们不要依赖图书馆和互联网,要走出书斋,背起行囊,到黎村去,那里才是黎学研究富饶的土壤,只有在那里扎下根来,与黎族人民打成一片,黎学研究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最后是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黎族学科向前发展。武汉、广州等地过去曾是黎学研究的中心。近20年来,海南本地黎学研究事业发展较快,出现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者。论坛建议大家加强联系,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就一些难点、重点课题组织攻关。提升黎学研究水平,提高黎学学科地位。

  来年五指山再见“三月三”

  2017年的海南“三月三”,伴随节旗移交到五指山市落下帷幕。闭幕式上,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振聪从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云手中接过“三月三”节旗,2018年“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将移师五指山市举办。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吉明江代表组委会在闭幕式上致辞,他对“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和辛勤付出的全体工作人员、志愿者、新闻记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是海南省重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海南各族人民欢歌载舞、齐聚同庆的佳节。经过历年的积累、沉淀和创新,“三月三”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一个亮丽的文化品牌。今年的“三月三”坚持节俭务实、创新发展、贴近群众的原则,在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再次擦亮活动品牌。他还说,今年的“三月三”,集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庆娱乐于一体,互为促进,融合发展,特点突出,亮点纷呈。活动期间,数万名各族群众心手相连、欢声笑语、尽情狂欢,度过一个个难忘、喜庆的日夜,留下了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进一步加深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一次各族群众大团结的盛会,充分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黎族苗族人民的时代风貌,促进和展现海南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热切情怀。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文艺晚会。整场晚会节目丰富、内容精彩,《黎山恋曲》《苗岭情歌》《五指山欢歌》等3个篇章,传递了海南黎族苗族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五指山市表演队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节目,展示了下一届“三月三”主会场活动举办地的地方特色,这在历届闭幕式晚会上尚属首创。


(责任编辑 :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