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品牌”=“品的提升+牌的传播”?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9-12-24 09:31:26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特约撰稿人李长茂



  近日以“质量立国品牌强国”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媒体报道中提到“中国品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例如,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2018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入选的中国品牌只有38个。同时,很多专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解剖了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这里认为,对“品”和“牌”两个汉字望文生义,更容易帮助我们不同层次的企业家回归“品牌”的本质。尽管“品”字在不同古代经典当中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来讲,用“三个口”表示“品尝”更符合甲骨文汉字造字的原意,如有经典注解为“品者,每物皆尝之”。从“质量立国品牌强国”这个角度来讲,“品”不仅仅是通常标准化和数据化的“质量”,而且还包括产品给客户带来的情感享受,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客户体验很好”。无论“ipod绊倒了索尼”,还是“lphone让诺基亚哑火”,更多原因不是科学化、数据化的产品质量,而是客户使用产品的“客户体验”。同样,当年“华为坚决不做手机”、“谁要再提做手机”就会“被踢出华为”,到如今华为手机“全球前三”,其中的转折点是华为外包生产终端无法给客户带来好的客户体验,甚至导致华为公司核心业务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侵蚀。


  而且,我们很多企业家对“品的提升”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误解。其实,即便是曾经的“标杆人物”、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同样对“品的提升”有长时间的误解。例如,在担任美国GE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前15个年头,韦尔奇对自己的评价是“对于质量问题一直不那么热心。”一直到第16个年头,韦尔奇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遗余力地纠正,乃至质量变革的第三个年头,即1998年通过质量变革节省的费用竟然相当于他担任CEO第一年整个公司的年利润,即1998年通过质量变革节约的费用高达1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质量变革的效益不仅仅产生在企业内部,同时也让客户真实感受的“真实的体验”,例如2000年在飞机引擎领域50家航空公司做了1500个“品的提升”项目,帮助客户获取了2.3亿美元经营利润,在医疗设备系统的项目有将近1000个“品的提升”项目,为他们的医院客户创造了1亿美元以上的经营利润。


  “牌”字则更多包含“传播”的内涵。特别是在物质过剩、信息泛滥的年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过去式”。正如一个网上广为流传的笑话:“如果不开胶,肯定就是假VANS”,即中国的假鞋加工厂制作的鞋子质量甚至已经超越了世界品牌厂商,但由于“酒虽香”,只是“巷子太深”,导致利润微薄、产业脆弱。


  所以,相比于教科书解读“品牌”包括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表述,从“品的提升”和“牌的传播”这个角度解剖,似乎更容易帮助中小企业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品牌战略,乃至帮助相关部门找到“质量立国品牌强国”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