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海南 > 海南文史

海南文史

符元生墓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6-04-22 09:13:23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文昌铜鼓岭南麓有个陈笠村,村子前方200米有一大片的水田,水田之间有片地势不高的坡地,坡地林木和灌木茂盛。在几棵大树底下,有一座低矮的封土圆锥形坟茔,坟前有一高约1.2米、宽约0.6米、厚约10厘米的石碑,其上中间直书阴刻“唐始祖参议中书令符元生公墓”,左侧没有立碑时间等落款信息,右侧有几行小字:“公字安行,乃渡琼始祖也,缅其生平,抚黎有勋,封侯世袭,振琅琊之英声,蕃琼岛之氏族,稽谱牒,虽纪其芳溯土封,尤怀其德职是修……赐进士出身即用知府邱对欣拜撰。”

  墓碑后方有一断裂成七八块的残碑,与前者文字基本一致,只是多了落款———“清光绪十四年冬吉旦、宗孙福礼同众重修。”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估计前方的墓碑是符氏宗亲后来依据残碑的内容重新树立,但残碑上有一段符元生的简介文字,已经难连成句,在新碑上并未得到重现,新碑也没有落款,不知何故。倒是两块碑上都有邱对欣所撰的文字。邱对欣,何许人也?

  据查,邱对欣祖籍广东大埔,祖父邱殿章是乾隆年间的举人,中举后渡琼任琼州府学教授,落籍琼山,后代住在今天的海口市城西镇高坡村。邱对欣的父亲邱将瓒也是举人出身,曾任广东电白教谕。

  按王俞春《海南进士传略》一书介绍,邱对欣于清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当过直隶东光、柏乡(都在今河北)的知县。邱对欣在职9年间,政简刑清,爱民若子,公务之余到学宫为生徒讲学,谈艺论文,当地士民对他爱戴有加。邱对欣后来升任知府,但恰逢母亲去世,便辞官南归,行李中除万卷图书外,两袖清风。回乡后,已近六旬的邱对欣以教书为业,先后主讲琼台和雁峰等书院10多年。符元生的墓碑铭文,估计是邱对欣年老时应符氏族人之请而撰的。

  符元生的封土墓坐东朝西,包括前方的空地,占地面积约在55平方米左右,周围有矮墙环绕,看上去较简陋。带领记者踏访该墓的文昌市博物馆馆长黄志健说,当地人都把坟墓边的矮墙称为“墓围”。同行的海南大学社科中心研究员阎根齐解释道:“用矮墙将坟墓围起来,所形成的空间被称为‘罗堂’,这种现象在海南的墓葬中很常见,一般是前低后高,且前面正中间留有开口,以便树立墓碑和后人扫墓时行走;‘罗堂’在形式上圈定了墓主的‘领地’,别人就不好在其中葬墓了。”

  据《符氏族谱》记载:符元生,字安行,原为河南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人,唐大顺二年(981年)因来琼抚黎,落籍文昌县,被族人奉为迁琼符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