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会管理登录] 【今日海口】电子专刊 活动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南海文明 > 书画海南

南海文明

书画海南

海公祠堂第二对联解析

来源:海南文化网 发布日期:2018-09-29 14:57:02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关闭本页

第二对

 

滨海邹鲁,刚直不阿更刚柔并济

涯岸师友,峰屹峭立见峰川相生

 

滨海邹鲁,刚直不阿更刚柔并济

涯岸师友,峰屹峭立川相生

 

滨海邹鲁孕海公,刚直不阿更刚柔并济

涯岸师友话刚峰,峰屹峭立见峰川相生

 

滨海邹鲁孕海公,刚直不阿更刚柔并济

涯岸师友话刚峰,峰亢有悔知峰川相生

 

滨海邹鲁,刚直不阿更刚柔并济

涯岸师友,峰亢有悔知峰川相生

 

解析:上下联嵌入”村的村名,联中还两次嵌入“刚峰”名号“峰亢有悔”缘自“亢龙有悔”。滨海邹鲁,指明代丘海等海南人才倍出,因此对海南的美誉。涯岸”,既指海南孕育海瑞,同时还指海瑞品格高尚,同时说明海瑞并不是“与官场格格不入官场怪人”,而是同明朝顾可久、吴会期、钟芳、吴百朋、黄光升等等诸多耿直名臣都是师友关系,说明海瑞品格高尚,但又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峰亢有悔”源自“亢龙有悔”,嵌入刚峰的“峰”字,同时又说明海瑞不是我们想象当中不懂拐弯,而是亢龙有悔、刚柔并济。

特别多人都只知道海瑞刚直不阿,很少人系统的挖掘海瑞的智慧超群,反过来被很多人污蔑说海瑞“志大才疏”。海瑞的精神更符合当下,习总书记提到“四个意识”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四个意识”分别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同时还强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晴明”。南京大学郦波教授给海瑞之清官赋予“清明、清廉、清正、清介”这“四清”的内涵。在很多基层干部的内心,“政治意识”是非常抽象的概念。特别是一提马克思主义,很多人就会说,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解体了,还谈什么马克思主义!同样,在“第十届书香文化节海瑞思想研讨会上”,一位海南大学教授说“现在很多史学家都认定,海瑞是古怪的模范官僚,或认为海瑞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弘扬海瑞精神,还有什么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论上的清醒,没有思想上的认同,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让基层干部“思想上弄通,理论上清醒”,关键在结合领导干部的生活实际。“四个意识”、海瑞精神如何结合当下的实际,详见凤凰网搜狐、新浪、海南文化网等等媒体发表文章《“四个意识”和海瑞之“四清”》(百度可查该文)

 

“四个意识”和海瑞之“四清”

2018-07-11 15:22:48

特约撰稿人李长茂

有人一看《“四个意识”和海瑞之“四清”》这标题,估计马上会说“太牵强附会了!”

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四个意识”分别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同时还强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晴明”。南京大学郦波教授给海瑞之清官赋予“清明、清廉、清正、清介”这“四清”的内涵。如果说,前后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习主席就不会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一)“政治意识”和海瑞之“清廉”

在很多基层干部的内心,“政治意识”是非常抽象的概念。特别是一提马克思主义,很多人就会说,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解体了,还谈什么马克思主义!同样,在“第十届书香文化节海瑞思想研讨会上”,一位海南大学教授说“现在很多史学家都认定,海瑞是古怪的模范官僚,或认为海瑞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弘扬海瑞精神,还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基层干部被具体事务和填不完的统计报表缠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些干部就会因“忙”而“茫”,因“茫”而“盲”。如不能结合现实生活,体会“四个意识”等中央文件精神的实际针对性,来自中央的文件精神不但只能变成口号标语。而且,学习文件精神占用他们繁忙工作时间,但是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起到负面影响。

但是,放眼当下,前不久美国在90分钟内,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倾泻了的110枚导弹,以及网络上广泛传播叙利亚外交官表情无助的照片,让我们想起百年前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现实告诉我们,“世界还是百年前的世界,只是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中国”。同样,前苏联“在西方国家的帮助下”,市场上面包鸡蛋短期内涨价280倍,而且这噩耗依然在延续,在1989年前基本保持0.65卢布兑1美元20019月用1美元可以换到30000前苏联的旧卢布。如果说这些数字是抽象的概念,也许我们很多经历过民国时期的祖辈、父辈才有切肤之痛。民国时期,当一个法币兑一个银元,到最后因通货膨胀一捆法币只能买一盒火柴,我们的祖辈、父辈一生积蓄因此而被洗劫一空。前苏联长期以来拥有唯一抗衡美国军队的实力,但是在不发一枪一炮的情况下,军队被解散、国土被肢解。哪怕俄罗斯一度想彻底拥抱西方,却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抛弃。

如果说“政治意识”是抽象的,那么这些别人或自己的“国破山河在”的惨痛事实,不知是否能让我们体会现实生活的内涵?

被西方誉为“管理大师当中的大师”、历届美国总统顾问彼得德鲁克把现在的美国称为“后资本主义”。如果仔细分析德鲁克笔下的“后资本主义”,我们发现“后资本主义”当中状态,同马克思时代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甚至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德鲁克管理有一个“德鲁克难题”——金融资本虚拟经济扭曲实体经济的问题。深入研究却有另外发现:“德鲁克难题”的存在,说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剥削理论学说仍然符合21世纪的社会实际!更准确地说,“符号经济”、“虚拟货币”本来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但如今“虚拟货币”一天的交易量等同于一年贸易和投资融资所需的货币总量时,资本寡头发现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不但比开办血汗工厂赚得更多,而且更悠闲!说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只是资本寡头剥削方式、形式上更加隐蔽,更加“杀人不见血”。而由此带来的全球性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和很多人的家破人亡!

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理论上的清醒,没有思想上的认同,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让基层干部“思想上弄通,理论上清醒”,关键在结合领导干部的生活实际。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中关系”就是下一个“美苏关系”!有前苏联、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同时还有通过“一管洗衣粉栽赃”而发动战争,导致伊拉克萨达姆、利比亚卡扎菲、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死于非命,更有更多无辜平民死亡和流离失所。但是,这仅仅是资本寡头为了驱赶货币流动中获利。如果说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引发金融危机,是资本寡头“杀人不见血”的手段,那么通过事先布局并引爆战争来驱赶货币,就是用“杀人见血”的手段,达到“杀人不见血”的目的。哪怕在美国国内,当我们深入了解平民出身的、差一点被暗杀的安德鲁·杰克逊墓志铭写着“我杀死了银行”,我们就会接近真相。可惜被暗杀的林肯总统就没有杰克逊总统那么幸运了。

而保证导弹不落在我们国土上的唯一依靠就是——“国力强大+政治意识”!正在叙利亚燃烧的战火以及前苏联、俄罗斯的遭遇,乃至南联盟、伊拉克等更深刻的教训,应该给我们足够的警醒——“政治意识”并不是空洞的口号!

可是政治意识,同跟是跟政府清廉,或者说海瑞的清廉有什么关系呢?一位理论工作者有一个看似标新立异的说法:共产党之所以战胜国民党,是因为一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首歌。

因为,共产党人帮助老百姓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从而赢得民心。这就是领导干部是否清廉所起到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极大作用。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些“政治意识”落到实际工作上,就是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是否够以无私的心态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最起码不能损人利己。现在很多人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似乎高调了一点。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讲,在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下,去帮助别人。这个事情并不难。正如一位劳动模范说出朴实但是大部分人都可以体会的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但是对于掌握国家公权的公务人员来讲,在各种“糖衣炮弹”攻击下,要抗拒诱惑,并不容易。很多巨贪在第一次受贿的时候,往往都是很小数额,而且第一次受贿的时候往往心惊胆战。但是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很自然了。也就是说,如果这些领导干部做到习主席所说的“思想上弄通,理论上清醒”,就会避免第一次贪腐的发生。当然,对一个成年人的讲,通过宣扬海瑞的清廉精神,以达到官员的廉洁自律,这个似乎并不现实。但如果深入到海瑞的反腐制度建设,我们发现海瑞的反腐制度建设,非但没有一些所谓学者给海瑞定义的“僵化、执拗、不近人情”,而是香港、新加坡成功的反腐经验异曲同工。而且这些理念,同习近平主席总结的“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相互印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甲骨文当中,“政”和“治”的汉字本源,以及古典经典当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如果我们深入这些经典和语句当中溯本求源,我们就能看出“政治意识”不是空号马克思口号,而是同一个人的长期修养、不被欲望驱使有更紧密的关系。之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无非就是做到习主席所说的“思想上弄通,理论上清醒”,并“滋养浩然之气”,关键时刻摆脱欲望的驱使。

 

二)“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海瑞之“清正、清介、清明”

“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似乎很容易理解,但是当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大权在握的时候,因不情之请主动找上我们某些官员,我们真的能保持“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吗?

很多人认同明朝改革家张居正对海瑞的评价:就是因为海瑞缺乏大局意识,所以张居正当政之后,一直没有启用海瑞。如张居正“大局意识”强,那么对张居正十分信任的万历皇帝就不会在张居正刚死不久,就对张居正的财产和后人进行清算。海瑞面对救过自己 命的前任首辅徐阶占用大量农田,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量给徐阶台阶、维护徐阶“面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网络上很多文章说,海瑞这个人不近人情,所以被利用,“当枪使”以打击徐阶,报徐阶的儿子抓捕后充军。实际上,海瑞在隆庆三年冬季被解职,而徐阶的儿子是被充军是高拱起用门生苏州兵备蔡国熙在隆庆五年之后所为。

深入海瑞的执政过程,恰恰能发现海瑞具有高度的大局意识。面对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撒野,海瑞假装糊涂出手整治,作为但是做一个七品县令,海瑞又充分给足胡宗宪“面子”。地方豪强在苏俊吴淞江过程当中的“出工不出力行为”,海瑞当众下令杀了两个千夫长,以杀鸡儆猴的威慑力强化执行力,保证项目的3个月之内完工。但实际上海瑞并没有杀人,而是两个“千夫长”秘密地充军流放。海瑞七十多岁重返南京官场,面对南京以赊账为名的,对南京商户进行敲诈勒索的五城兵马司,同样使用杀鸡用牛刀的手段出手整治。

也就是说,大局意识、核心意识,首先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思维——清明,能够高瞻远瞩,能够谋定而后动;同时要求领导干部不被动的屈服一权贵——清正;不主动与权贵同流合污——清介。在“第十届书香文化节海瑞思想研讨会上”,对海瑞研究的海南本土学者提出说“如海瑞志大才疏、迂腐、不合时宜,甚至古怪、迂腐、严苛簿情、人治、孤僻,弘扬海瑞精神只能成为主席台上和墙壁上口号标语的空话”,但是如果“海瑞是古代第一神探,我们还能说海瑞志大才疏吗?如果是承前启后的水利专家,甚至可以说‘没有海瑞就没有今天的大上海’,我们还会说海瑞迂腐无能吗?如果深入史料看海瑞的法治建设的文档和刚柔并济的施政过程,甚至同香港、新加坡反腐的历程异曲同工,我们还有说海瑞是人治不是法治吗?如果说海瑞强调对生员的教育要遵循王阳明提倡的顺势引导方法,我们还有相信海瑞会死守礼节饿死女儿的谣言吗?如果我们看海瑞同当时明代顾可久、黄光升、钟芳等等一系列名臣的交往,我们还会认为海瑞是孤僻古怪老头吗?”

而且故且不说海瑞侦破疑难案件和兴修水利的成绩,也不说“海瑞版供给侧改革”。身为兴国县令,海瑞孤身入匪窝,计擒当时兴国境内势力最大的土匪头目。相比于明朝嘉靖中期战乱最频繁的整个西北四处关键关卡,以举国之力配备佛郎机3286架数据,根据《兴国县志》等史料,海瑞到兴国这个偏僻但土匪多的小县城上任之后,海瑞定期在兴国县城“校场岗”(现变成片区街道地名)组织训练“民壮”(类似民兵队伍),竟然配备20架佛郎机和100把鸟铳!而且,海瑞在兴国卸任之后,兴国70年无战乱,也得益海瑞这一个体制设计。

我们还会认为,海瑞志大才疏、迂腐无用吗?

(三)看齐意识和习近平主席对“治大国若烹小鲜”颠覆性解读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2014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针对德国总理默克尔“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最急迫、最关心的是什么?”的提问,再一次用“治大国若烹小鲜”做了简单明了的回答“治大国若烹小鲜。再大的成就除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大。中国这条大船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我们注意到,习主席对“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解读同传统解读完全不同,传统学者对“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解读是“不折腾”,而习主席的解读是“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无独有偶,“把《道德经》带到联合国第一人”柴晓明老师历经十多年完成并于2014年出版的《三味》一书当中,同样颠覆自晋朝以来对《道德经》的根本性错解,恢复《道德经》原貌分章结构之后,“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是传统分章当中某一章的开头,而是另一章节的结尾句、结论。根据柴晓明老师重新分章之后的《道德经》,联系上下文,恰恰可以验证习主席对“治大国如烹小鲜”确实符合《道德经》的本义。如果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这就是同“看齐意识”高度一致了——只有“不懈怠、不马虎、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才能发现实际执行过程当中的偏差,才能保证“队伍看齐”。同中央保持一致,不是僵化地执行指令,更会议上文件里空喊口号,而是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而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断向中央精神本质出发点看齐,真正做到利益百姓。

从这个角度讲,海瑞的“治水必躬亲”、“亲自解剖尸体断案”、深入五指山区“博访附黎居惯行黎村人氏”,就是在高瞻远瞩的“清明”意识基础上,以“清正、清介”的意识面对权贵和分析执行阻力,以杀鸡用牛刀的智慧排除执行阻力,通过深入一线,不断调整、完善执行实际方略,保证执行到位而避免纸上谈兵。这就是“海瑞版”的“看齐意识”,“海瑞版”的“治大国如烹小鲜”。

所以,如果我们通过历史史实,深刻理解习主席的“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以及“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等等系列讲话,深刻体悟到习主席这些不同场合的讲话实际是一脉相承的,也许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在反省自我当中提升,而不是因为缺乏自信,导致“下意识”地用“自大”的言辞贬低他人,从而掩盖内心的“自卑”!